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罵的人太多 罵不上

作者:允嘉徽

人難。(周月諦/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16
【字號】    
   標籤: tags: ,

兩則有關醫生治病貽誤病情的笑話。

常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說法,這兩則笑話如何諷刺推諉不任事的?笑裡藏淚。

罵的人太多 罵不上

有一病家請醫生看病,醫生審斷後說無事。

然而花費了許多錢醫治,患病的人竟一病不起,魂歸西天。

病人家屬心中憤恨,就遣了家僕往醫生家去責罵。

家僕去了很快便回來了。主人問是否罵了?

家僕說:「還沒罵。」

主人問怎麼著,為何沒罵?家僕說:「在他家罵的人甚多,教我如何擠得上?」

中箭就醫

有一個士兵中箭,疼痛得要命,就請外科幫他醫治。

醫生一看連連說道:「不難不難!」

他立即拿出大剪,將露在外邊的箭管都剪去。隨後索謝就要離去。

士兵說:「剪管誰不會剪?但是箭簇都還留在體內,急須醫治,怎麼就要離開?」

醫生搖頭說道:「我外科的事已經做完,這是內科的事,怎麼也叫我醫治?」

石老評語:「 今之任事者,全不實心用力,每借推諉,何異於此。」

意思就是借這個笑話,諷刺當時的人,任事不負責、不踏實做事,就只是藉故推諉。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

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

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

石老的〈自序〉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

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有一個人用33個字介紹他的兒子,看看這個笑話,看官們想一想,還有辦法把這人稱自己兒子的稱呼加長嗎?人間道上不僅處處誇富顯貴的,死到臨頭還不能罷休「死要名」的也不少,另一則:死要名 壽棺「好題辭」,也是清代浮世繪一例。
  • 能讀書的人不多,而不讀書的人又不少!三百年前石成金*就有「毒笑話」笑秀才不讀書,拿縣官的響屁作文章拍馬屁,看看縣官怎樣「投其所好」「治」了秀才。
  • 知音在何方?人生知音難覓。《笑得好》有個市集中琴師遇知音的「毒笑話」,冷清清、空蕩蕩、硬梆梆,迴盪弦外之音。《笑得好》笑點:喜得知音
  • 祝壽話兒,福壽吉利長命百歲不嫌多,反之,不吉不利人人見忌。一個祝壽宴席的祝壽辭令,從「壽高彭祖」開門迎喜,怎麼會鬧出「該死了」的歪語收場呢?《笑得好》笑點:祝壽歪語。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