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人嫌棄的膽固醇 其實對人體很重要?

文/吉米·摩爾,艾瑞克·魏斯特曼

膽固醇是不需要的東西、吃膽固醇飲食有礙健康,是這樣嗎?(Shutterstock)

人氣: 80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幾十年來,健康專家好意地告訴我們,膽固醇是不需要的東西,或膽固醇太多有礙健康,甚至還開發出專門對抗這個問題的藥物。接下來的內容或許會讓你感到有趣,因為我將告訴你,為什麼你確實需要膽固醇。

先講個簡單的事實:你的身體如果沒有膽固醇,可能無法生存。

澄清時間:膽固醇對人體很重要

膽固醇對身體的功能相當重要,沒有膽固醇你就活不下去。事實上,血液中多數膽固醇是由我們的身體製造。我認為許多人不了解這個概念。人們錯誤地以為膽固醇大多從食物而來,但這不是真的。膽固醇被用來製造雌激素和睪固酮這類荷爾蒙,然後送到腎上腺協助合成荷爾蒙、修復神經,以及製造消化脂肪所需的膽汁,它是我們細胞的結構成分,還會合成維生素D。

膽固醇在我們身體裡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我們真的少不了它。如果膽固醇的濃度太低,也有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像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徵兆,甚至是癌症。
──凱西‧布約克

膽固醇是人體最重要的分子之一:一旦缺乏膽固醇,我們很快就會死亡。它跟製造維生素D和形成許多重要性荷爾蒙有關,它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而且還是生產膽汁(膽汁是乳化和消化脂肪的幕後功臣)的必需品。
──馬克‧希森

膽固醇是油油的蠟狀物質,主要是在肝臟生產。若要維持人類和動物的生命,都絕對少不了它;倘若缺乏膽固醇,我們的細胞可能無法自我修復,可能無法維持適當的荷爾蒙濃度,可能無法從太陽好好地吸收維生素D,可能無法調節鹽分和水分的平衡,而且我們也可能無法消化脂肪。

對了,膽固醇還可以增進記憶和提高血清素(讓我們開心的化學物質)的濃度。這樣聽來,膽固醇真的非常重要,是不是?等等,其實還不只有這些。

澄清時間:食物中的膽固醇,對血液裡的膽固醇影響不大

化學上,血液中的膽固醇跟食物裡的膽固醇完全相同,因為只有一種分子被認為是膽固醇。但這並不代表你體內的多數膽固醇來自於你的食物。理由是,我們對膽固醇有一定的需要,而且相當謹慎地調節這項需要。因此,如果我們吃進很多膽固醇,身體就會少製造一點;如果我們吃的膽固醇不多,身體就會多製造一些。

一般來說,血液裡循環的膽固醇,多數是由自己的身體所製造的。吃進多少含有膽固醇的食物,對血液的膽固醇濃度其實沒有太大影響。雖然可能有個別差異,但通常飲食中的膽固醇含量,絕對不是血液或身體裡膽固醇濃度的主要決定因素。
──克里斯‧馬斯特強

2013年4月,我到聖地牙哥參加「美國減重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Bariatric Physicians)的醫學研討會。其中一位講者彼得‧阿提亞(Peter Attia)醫師的題目是「關於膽固醇的真實消息」(The Straight Dope on Cholesterol,在谷歌搜尋引擎上以這串文字可以找到他在部落格發表的十篇同主題系列文章),他在演講中提出一個迷人的論點:透過飲食攝取的膽固醇,只有15 %會被身體吸收和利用,其他的85 %都被排出。他的結論是,我們攝取的膽固醇,對血流中的膽固醇濃度影響甚微!一想到我們是多瘋狂地想避開富含膽固醇的飲食,我就無法不去想到這個獨排眾議的論點。

你知不知道膽固醇有些驚人的抗氧化性質,實際上能幫助你預防心臟疾病?這很諷刺,對吧?膽固醇濃度升高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你的身體對發炎的反應,也可能是你的身體某個部分功能異常的徵象(例如,或許你的甲狀腺功能低下)。之後,我會再次提到這些和其他膽固醇濃度上升的可能原因。現在你只需要知道,當你的免疫系統受到攻擊時,膽固醇是一道重要防線。

因此,人為地用藥降低膽固醇濃度,可能使你更容易遭受微生物或細菌對健康的嚴重破壞。你對膽固醇是不是更有興趣了呢?或者只有一點?

澄清時間:為何LDL與許多健康問題相關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編者註:低密度脂蛋白內運送的膽固醇被稱為「壞膽固醇」)粒子擔任體內的偵察員或守衛,偵測像微生物這類的外來威脅。LDL粒子非常脆弱且容易氧化,當它接觸到細菌的細胞壁成分時,很快會變成氧化LDL,而無法被想吸收脂肪的細胞接受。反倒是白血球會接受氧化LDL,對把LDL氧化的微生物發動適當的免疫反應。這就是為什麼高濃度的氧化LDL與許多健康問題有關,因為這表示你的體內有很多不應該存在的外來物,一直在刺激你的免疫系統。
──保羅‧傑敏涅

· 「脂肪」被冤50年 肥胖、心臟病並不怪它 

· 為什麼你討厭吃蔬菜?營養師揭示原因

· 研究:早餐提前吃 體重變輕、生物鐘改善 

<摘自《膽固醇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柿子文化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