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邊的賢人

這個宦官不一般 全人類都感謝他

蔡倫和造紙術
文/宗家秀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改變了世界面貌。圖為乾隆年間法國傳教士蔣友仁所繪水彩圖畫冊《中國造紙藝術》(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歸整刀紙的場景。(公有領域)

蔡倫發明的造紙術改變了世界面貌。圖為乾隆年間法國傳教士蔣友仁所繪水彩圖畫冊《中國造紙藝術》(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歸整刀紙的場景。(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595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一生經歷四帝二后,位列九卿,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面貌,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他名列第七。

十五歲入宮當了宦官

東漢之前,讀書是一件力氣活,也是奢侈之事。因為那時的文字多記載在竹簡和絲帛之上,竹簡笨重,絲帛造價又非常昂貴。後來,是一個叫蔡倫的人改變了這一切。

蔡倫,字敬仲,東漢初年出生在湖南郴州一個鐵匠世家,祖上就是打鐵的。少時,他被父親送到桂陽大湊山麓的一所鄉學書院讀書。

天資聰穎的蔡倫勤奮好學,熟讀《論語》,研習《周禮》。受家庭影響,他對冶煉、鑄造、種麻等生產技能都感興趣,動手實操能力非常強。

公元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當時他15歲。

掌管「尚方」之人

蔡倫進入皇宮的頭幾年,是在帝宮旁邊的嬪妃寢宮掖庭供職。伶俐乖巧的他善識進退,頗受人待見,幾年後便升為出入皇宮、傳遞詔令的小黃門。漸漸的,聰明的蔡倫對皇宮中的禮儀規範、朝政綱紀、人事政令都很熟悉通透。

明 仇英《漢宮春曉》局部。(公有領域)
示意圖: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公有領域)

漢和帝即位時,因有功於太后,蔡倫升為中常侍,俸祿二千石,位列九卿。這樣,從一個皇宮裡跑腿的,蔡倫成為皇帝身邊參與國家決策之人了。

史載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是個敢於死諫的諍臣,多次當面匡正皇帝所犯的錯誤,進諫朝廷施政的得失。

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蔡倫被任命兼職尚方令,掌管「尚方」,即主管皇家手工製造業。這是全國能工巧匠匯集的地方,供職於「尚方」,也是那個時代工藝家們的最高理想。「尚方寶劍」即出自「尚方」,象徵國家最高權力。

蔡倫負責監製御用器械和寶劍。他與工匠們一起鑽研技藝,在他的監製下,尚方產品工藝精湛,質地無雙。

蔡倫設計過兩種兵器,一種叫蔡太僕之弩,一種叫龍亭九年之劍,當時聞名天下。

發明「蔡侯紙」

蔡倫任中常侍的時候,除了忙於行政公務外,業餘休息時間,別的官員宦臣聚會聯誼,觥籌交錯,蔡倫卻關門閉屋,埋案查卷,或到野外漫步沉思,尋求開創技藝的靈感。

掌管「尚方」後,蔡倫改進和提高了造紙技術。他讓工匠們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殘料,把它們剪斷搗碎,浸泡於草灰水池中,輔之以加溫蒸煮等工序。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不易腐爛的纖維就保留了下來。將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用竹篾、細簾子撈取紙漿晾乾,再揭下來,壓平研光,最後才變成了紙。

用這種方法,蔡倫帶著工匠們反覆試驗,試製出的紙書寫感強,輕薄柔韌,光滑細緻,長期保存也不變質變色。

公元105年,蔡倫將造紙方法連同紙張一同請奏漢和帝,皇帝大為讚賞,詔令天下推廣使用。這種紙便被稱為「蔡侯紙」。114年,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

圖為乾隆年間法國傳教士蔣友仁所繪水彩畫圖冊《中國造紙藝術》(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 Chine)中的晾紙場景。 (公有領域)

身涉權鬥 後服毒自殺

蔡倫任小黃門時,漢章帝的皇后竇氏掌權。竇氏苦於自己不能生育,又嫉妒太子劉慶之母宋貴人。後來竇皇后心生毒計,欲殺宋貴人,廢太子劉慶,於是選定了蔡倫作為這一計劃的操刀手。歷史也真的就這樣發生了,宋貴人及其妹妹被誣告「挾邪媚道」,後服毒自殺,太子劉慶被貶清河王。

劉慶被貶後,竇皇后將梁貴人的兒子劉肇過繼給自己當兒子。後來劉肇即位,即漢和帝,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鄧綏也非常器重蔡倫。鄧綏垂簾聽政兩朝,駕崩後,漢安帝親政,調查祖母宋貴人死因,命蔡倫前往廷尉陳情。得知消息後,蔡倫沐浴更冠,然後服毒自殺了。

早年奉命誣陷他人,使蔡倫落到面臨清算的悲慘結局。但「蔡侯紙」確實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後沿絲綢之路遠播整個世界,如今很難想像,假如沒有紙,世界將會怎樣。鑒於蔡倫的巨大貢獻,在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麥可·哈特著作《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名列第七位。 @*

古代造紙術流程»

《天工開物》所載中國古代造紙術流程,此圖為斬竹漂塘、煮楻足火。(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所載中國古代造紙術流程,此圖為蕩料入簾、覆簾壓紙。(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所載中國古代造紙術流程,此圖為蕩料入簾、覆簾壓紙。(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所載中國古代造紙術流程,此圖為透火焙乾。(公有領域)
《天工開物》所載中國古代造紙術流程,此圖為透火焙乾。(公有領域)

參考文獻:

《東觀漢記·列傳·蔡倫》
《後漢書·列傳·宦者傳·蔡倫》
《太平御覽》卷339

點閱【皇帝身邊的賢人】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家知道歷史上有哪些知名才女嗎?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出自誰的筆下?中國歷史上唯一參與撰寫24史的女性又是誰呢?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中國古代的四大才女......
  • 上古五帝時期就有了高等教育,當時的教育場所叫「成均」,虞舜時稱為「上庠」,夏朝時稱為「東序」,商代時稱為「右學」,周代時名為「東膠」。西周時已經出現了「太學」的說法;從漢代開始,「太學」成為國家在京師所設大學的正式名稱。
  • 春天伊始古人為何在元旦,在立春時節食用「五辛菜」?其中闡發「天人合一」的保健之道。「五辛菜」中有韭,東漢賢士郭林宗留下「雨剪春韭」的醇厚典故。俗話說「哪根蔥哪根蒜 」,也是「五辛菜」的趣味話題。
  • 過去的孩子在學校讀書,要學習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樂最為重要……
  • 夏至是節氣的重要標誌,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節氣的中點(從冬至算起),夏天的中點,也是盛暑之至,陽氣之極。還有「古人不賀夏至」,這是為什麼呢?展現什麼中華文化哲學,給我們的當下生活什麼啟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讚美子貢為「瑚璉之器」,以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貴重禮器為喻,稱許其堪為大用之才。那麼「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遠境界?
  • 話說,曹寅履職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匯聚天下人文精華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風流客、東林黨人的雲集之地。而讀書人讀聖賢書,所持有的固執觀念,自然是漢人天下,漢家血脈主宰神州。
  •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人之聞見有限。若專靠記問,則胸中所得,能有幾何?若能於舊日所聞的時時溫習,如讀過的《詩》《書》,聽過的講論,都要反覆玩味,而不使遺忘,又能觸類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漸漸理會過來。將見義理日益貫通,學問日益充足。
  • 古中國有個敬老孝親的傳統習俗,就是子女給年邁的父母做壽。即使平民百姓也會吃長壽麵、蒸壽桃(麵點),貼個窗花什麼的。富貴人家就講究了,《紅樓夢》裡賈母的80歲大壽,張燈結彩,大擺酒席,還有戲班子唱戲呢!
  • 分析這個人做這個事情的方法和過程、心理和動機。即使為惡的人,也要看他是迫於無奈還是心存惡念,抑或好心幹了壞事?至於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為善還是沽名釣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