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又有租戶遭驅 限60天搬離

人氣 121

【大紀元2019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綉惠洛杉磯報導)洛杉磯華埠是個多元種族的勞動階層社區,包括華裔、柬埔寨、越南以及拉丁裔等。但近日華埠推出多起高級公寓建案,不少業者也紛紛調漲租金,居民要在華埠居住得付出更多代價。

居住在華埠周邊的東南亞裔居民面臨被迫搬遷。(徐綉惠/大紀元)

洛杉磯市920 Everett街康斗的居民於7月26日無預警地收到通知,物業主將在60天後重修房屋,所有住戶都需搬離,面對60天大限的「驅除令」,居民們感到錯愕、求助無門。

支持華埠住戶的民眾背負標語:「你的奢華是我們的被迫遷離。」(徐綉惠/大紀元)

在華埠居住了15年的Khinn Ung說:「我喜歡住在這裡,我把這當成自己的房子,每天都會把房間裡裡外外打理好。有一天房東讓我們把公寓打掃乾淨,本來就是乾淨的。房東說有檢查員來檢查。一週後,我被告知只能在這裡再住60天。我非常震驚,不知道如何是好。」

920 Everett街康斗周邊環境整潔,住戶用心維護環境。(徐綉惠/大紀元)
居住在華埠周邊的東南亞裔居民面臨被迫搬遷。(徐綉惠/大紀元)

Ung的公寓有1間大屋、一個非正式的小房間,每月租金1160美元。她說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公寓,離學校不遠又安靜。但是房東讓她必須搬走,另找住處。沒有家人可以投靠,沒有兄弟姊妹可以求助,只有她和兒子相依為命,想到這些她只有在家裡哭泣。

Ung來自柬埔寨,1975年到1979年柬埔寨鬧共產黨,她逃往泰國,一週沒有吃東西只有水喝,到了泰國後又遭毆打、搶劫,甚至被騷擾,千辛萬苦才抵達聯合國的難民營,之後又輾轉到菲律賓;1980年抵達美國,先是和家人住在弗吉尼亞,後來因為生病,在哥哥的說服下隻身來到氣候溫暖的南加州,並定居下來,在賭場找到工作,一住就是15年。

洛杉磯華埠公平發展會(Chinatown Community for Equitable Development,簡稱CCED)成員張景雄(King Cheung)表示,華埠許多老人是依靠政府安全補貼金(SSI)的固定收入勉強過活,但近日,華埠「Metro老人公寓」的120多位老人遭加租8%;還有一些地區的店舖面臨漲租,業者因無法負荷漲租而搬遷,華埠居民原本的生活方式正被迫改變。

在920 Everett街康斗居住的六個租戶家庭分別來自柬埔寨、越南和泰國,他們都是在1970年代因東南亞政局混亂,共產主義試圖滲透到他們國家而被迫逃離的難民。這些人已經將唐人街當作自己的家,有些人還能說簡單的粵語,但現在卻又再次面臨流離失所。

越南裔的Dieu Pham表示,該建物的業主正打算出售房產給開發商,開發商希望建築物空無一人。Pham的祖母已經在這裡住了十幾年,他們沒有能力搬到附近的其它地方。由於租金上漲,唐人街的可負擔住房已經變得很稀缺。Pham希望業主讓他們以負擔得起的租金繼續住在自己的家。

前來支持房客的華埠公平發展會成員Craig Wong說:「我們認為房客所遭受的是不公平、不正義的對待。每一個房客都是重要的,因為他們是我們社區的一員、社會的組成部分,有居住權。」

他說,中國城在華人移民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的誕生,部分原因就是我們找不到其它地方可以居住。比如我的父親,(我們原來住在舊金山),想在這裡買房子,他們不肯賣給他,最終他買到了房子,但是鄰居們都想買下他的房子把他趕走。」他說,中國城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不僅為這些無處可去的人們提供了居所,還保留了他們的文化和風俗,是一個重要的社區。

住在華埠18年的黃先生已高齡70多歲,但也特別前來聲援這些將遭驅逐的住戶。活動結束後,黃先生準備獨自步行回到約有40分鐘路程的住處,他說:「這些東南亞住戶和我們的遭遇一樣,我們需要更多媒體關注,更多人幫助。」◇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明光小學(美國)基金會」正式在芝加哥成立
2009洛杉磯華埠小姐在哈佛
市議會擬建南街碼頭菜市場
雨傘運動週年展 洛杉磯華埠20日開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