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約瑟:開展針對人性的教育產業

崔約瑟

人氣 15
標籤: ,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18日訊】作者認為現有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工作,而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人品塑造的需要。若在傳統的知識教育之外,能夠設立各种根除坏習慣劣根性的課程,必定能大大輔助現有教育的不足,而這是一個大有商机的新產業。
  
新加坡教育水准是世界一流的。然而世界先進水平的教育難以适應新經濟的發展,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不久前,美國通過了一個名為《不讓一個孩子落后法》的教育改革法案也算是個例證。
  
做父母的都知道,現在的學校,也可以說現在的教育,雖然可以教給孩子們一些知識,而且很多孩子學的知識比成年人的還多,但存在的問題也是相當嚴重的:孩子們的任性、馬虎、怕苦、懶惰、軟弱、愚鈍、痴心、沒耐性、怕吃虧,甚至迷惑、急噪、嫉妒、貪心、傲慢、偏激、報复心重、暴力傾向等等問題,在現有教育體系中很難被克服。
  
這是父母們非常頭疼的問題。目前社會存在的很多問題,甚至包括九一一事件這類性質的問題,能說与上述那些問題的長期存在無關嗎?
  
亞里士多德在2300多年前說:美德是一种知識。孔子在2400多年前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為本。兩位東西方文明的至圣先師兩千年前就在強調的道理,卻被我們所謂的現代教育忽略了。  
由每個班級40名至50名學生組成的學校也好,由每天忙碌得暈頭漲腦的父母為主角的家庭也好,如何可能完成那“必須是循序漸進、因人而异、苦口婆心、誨人不倦的對人的教育”呢?
  
古時候的有錢人尚知道請先生到家做師爺,皇上更明白為皇子請國師,我們今天的聰明人怎么能把培育人這种如此重要的事情,僅僅在按照“批量生產”的簡單方式處理呢?如此說來,建立相對穩定的各式各樣的小組式(3-5人)、一對一式、專題式等多形式的教育體系,以對現有教育體系進行實質性的補充是必要的。
  
如果哪一位教師能辦一個可以輔導孩子克服“馬虎”毛病的學習小組,如果哪位教師能夠辦一個培育孩子“耐心”的學習小組,如果哪位教師能夠辦一個可以改變孩子“嫉妒心”的學習小組,如果能成立解決在孩子們中普遍存在的、讓家長頭疼的、孩子們自己也想克服的,以后又可能成為嚴重問題的各种學習小組,家長們會不愿意把錢花在孩子的必須教育上嗎?
  
教師們會不愿意做這方面的工作嗎?孩子們天生的求知欲會不希望以正确的方式滿足嗎?當然不會。所以變革教育思想,調整教育內容,增加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應該的。
  
如果這樣的話,僅新加坡的中小學生及青年的教育,就將是一個多么大的內部市場啊!教育的直接從業人員又何止會再增加八万十万,各种個樣的小型、微型的教育地點和設施的使用開發,由于本地教育水准的進一步提高,而引發的大量國外學生的進入等等,這是一個多么巨大并可以良性成長的產業啊!
  
教育是新經濟的基礎,教育是新經濟的動力,教育本身就是新經濟最重要的一部分。人員可以大量就業,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培養,現有許多軟硬資源可以更充分利用并能促進經濟不斷成長,在教育改革中大力發展教育產業的舉措,不正是一石三鳥的興國之策嗎?

摘自《聯合早報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