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

人氣 2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7日訊】日本在2001年3月出台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划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不久前結束的百年諾貝爾慶典后,日本政府重申了這一目標,并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內設立了“研究聯絡中心”。這一舉動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響,毀譽參半,褒貶不一。

  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評論說,日本政府“沒有頭腦”,純屬“狂妄之言”。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如此評論有點失之偏頗。如果与英國對比,諾貝爾獎問世百年中,英國已有89人獲獎,50年中也遠多于30人。今天,日本的經濟和科研實力已居世界前列,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似乎不是大話。

  從資金投入上看,盡管日本經濟近年來處于低迷狀態,但依然是公認的經濟大國,因而能夠大量投入科研資金。日本2002年度財政預算總額減少,但科技等領域預算不降反升,近几年的科研經費更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以上,居發達國家首位。在基礎研究上,日本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98年,日本科學家發現中微子有靜止質量﹔2001年,日本科學家找到了宇宙中存在“宇稱不守恆”現象的有力証据﹔日本克隆牛技術也基本達到實用化水平﹔日本還在研制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机“宇宙模擬器”。此外,日本在納米和新材料等領域位于世界前列,并參与了國際空間站和人類基因組等重大國際合作科研計划。日本正積极在生物技術、生命科學、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環境、材料和能源技術等各個領域擴張。

  資金投入和技術基礎并不一定導致得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問世百年中,日本僅有9位得主,其中科學獎7名。因此,對日本這一目標的怀疑不無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對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高度重視。早在1994年,它就提出“确保科技人才的基本方針”﹔野依良治獲獎后,日本宣布,撥專款7000萬美元為他建立研究中心﹔日本還利用自身优勢,吸引外國科學家到日本工作或合作研究。諾貝爾獎的頒發有“滯后性”,日本近十年來大量的科研投入將逐漸取得成效,2000年和2001年日本科學家連續得諾貝爾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

  日本為什么提出這一目標?有專家認為這是表明一种姿態。日本不僅是技術大國,而且還要成為科學大國,并提出“科技立國”﹔同時,這一口號也很具號召力和感染力。無論最終得到30個諾貝爾獎与否,從積极的方面看,它可鼓勵更多的人才重視科學、投身科研﹔其目的正如2001年6月28日的《日刊工業新聞》文章所說,日本要成為“受世界各國尊敬的國家”。

  其他發達國家沒有提出類似的口號,但也各有措施。美國的科研基礎雄厚,每年都有科學家獲獎,不需要制定目標﹔德國近年來在本土作研究的科學家獲諾貝爾獎者日漸減少,德國已表示將大力改善科學家的工作環境﹔英國和法國等雖然沒有提出相應的目標,但它們也制定了重點科研發展戰略。在這些國家的財政預算中,資金投入都呈上升趨勢。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近几年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強科研投入﹔積极改革僵化、分割的舊科研体制,如把文部省和科技廳合并﹔重點發展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環境和納米技術等﹔支持企業科研,為了促進成果產業化,還設立專門的技術轉讓机构﹔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立法确定科研方向﹔在自己創造有世界水平的成果同時,幵展國際合作。

  不過,很多專家表示,日本的這一目標或許适得其反。在這一目標下,科研体制可能失衡,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可能會投向易被諾貝爾獎評委會認可的、容易出成果、快出成果的領域,忽略其他領域的基礎研究,并誤導部分科學家把得獎當成科研的目的,最終反而阻礙科學的發展。

──轉自《新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人物傳奇﹕不被理解的諾貝爾 (12/13/2001)    
  • 諾貝爾獎百年華誕 每項獎金高達九十五萬美元 (12/13/2001)    
  • 【紀元專欄】沈默:明智的抉擇 (12/11/2001)    
  • 安南﹕戰火連天受之有愧 (12/11/2001)    
  • 安南榮膺諾貝爾「百年」和平獎 (12/11/2001)    
  • 【紀元專欄】茉莉: 面向人權——諾貝爾和平獎範圍的延伸 (12/10/2001)    
  • 挪威舉行諾貝爾獎百年紀念典禮,諾貝爾和平獎擬抗議中共 (12/10/2001)    
  • 諾貝爾和平獎機構斥中國壓制民主 (12/10/2001)    
  • 諾貝爾研究所所長批評北京政權的反人權反民主 (12/9/2001)    
  • 諾貝爾和平獎 擬抗議中共 (12/9/2001)    
  • 諾貝爾獎將關注中國民主 (12/9/2001)    
  • 安南已抵奧斯陸准備領取諾貝爾和平獎 (12/8/2001)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集會籲解決貧窮不平等問題 (12/7/2001)    
  •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慶祝設立百周年紀念 (12/7/2001)    
  • 《日瓦戈醫生》作者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放棄諾貝爾文學獎內幕 (12/1/2001)    
  • 高行健訪港最後一站 (11/29/2001)    
  • 71名諾貝爾獎得主預測未來因特網 (11/22/2001)    
  • 諾貝爾親屬要求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更名 (11/22/2001)    
  • 梅兆贊: 特首忌諱高行健 (11/20/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