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禮儀文明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近些年來,中國人對外交往日見增多。由於缺乏對國外禮儀的瞭解,一些人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常常按照自己的習慣詢問對方:“上哪兒?”“吃了嗎?”“每月賺多少錢?”殊不知,這是對別人隱私權的不尊重。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禮儀。與外國人交談,需要瞭解這方面情況,尊重他們的文化、禮儀和習俗。比如以接電話爲例,不同國家的人接電話時詢問的方式就不相同:“中國人一般問“喂,你找誰?”美國人只是簡單而又親切地說一句“嗨!”德國人則首先把自己的姓名告訴對方,俄羅斯人一般說“我在聽著!”法國人好奇地先問“你是誰呀!”義大利人則彬彬有禮地說“準備好了,請您說吧!”英國人卻是首先認真地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對方……如不瞭解這些習慣,無論接到哪國人打來的電話,就先問人家“你找誰?”可能話音一落,無形中就增加了一些隔膜。

中華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孔子也說:“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中國最早有《周禮》、《儀禮》和《禮記》,其後各個朝代都制定有禮儀典章。這些禮儀規範,除去那些將人分爲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外,其中許多文明因數對於維繫社會的和諧,陶冶中華民族的氣質情操,樹立國人端莊高雅的精神風範,都是産生過積極影響的。

當今中國,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社會生活急劇變化,人的社會關係及其價值觀念愈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傳統的禮儀規範面臨調整、更新、重建的新要求。我們與外部世界的聯繫已越來越多了,但是我們對人家的禮儀習俗尚不甚了了;我們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的領域和機會越來越大了,然而我們卻尚未養成與之相適應的文明習俗;我們已經開始在享受日益富裕的物質生活,但時有發生的語言出軌、行爲脫序、信用落地、禮儀喪失的現象,常常使我們感到生活的重大缺憾帶來的深深刺痛;數千年的“禮儀之邦”雖然早已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然而至今卻沒能摘掉“吐痰大國”的帽子……

可見,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體現在物質的充足、技術的先進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進全社會成員健康人格的構建,需要重建禮儀,讓人們心靈相通,友好相處,在和諧的社會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心靈上的滿足。這就需要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的基礎上,重建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文明禮儀,讓中國在成爲經濟強國的同時,也成爲新世紀的“禮儀之邦”!

(來自:人民日報 2002年2月25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周朝的雅樂 (9/30/2001)    
  • 平天下先興禮儀 (9/21/2001)    
  • 吊喪禮儀 (9/3/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