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与沙埋城市:災難突然降臨尼雅

李易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0日訊】尼雅河是塔裡木盆地裡的一條河流,它的位置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中部,起源於崑崙山,自南向北流入大沙漠。在出山口地勢平緩 的地方,河水在那裡形成了一片沖積綠洲。自然環境的優越使這裡成為一個人類生活的中心,維語裡稱作“尼雅巴紮”“尼雅河上的集市”),民國35年取五谷豐登、百姓樂業之意設為民豐縣。 尼雅遺址就位於民豐縣城以北直線距離100公里茫茫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之中,遺址距現今最近的居民點直線距離20余公里。

  尼雅遺址屬漢代西域的“精絕國”,是漢代西域36國中地處塔裡木盆地南緣中部的一個小國。是絲綢之路南道交通上一處必經之地,與樓蘭同樣重要曾經繁華富麗的古城。到三國時期便悄然無聲了。它成了神秘的古廢墟。它的繁榮和它的毀滅連同它的絕無僅有的名字-精絕-都在這大漠廢墟中長眠了。尼雅文化曾很繁榮。遺址出土的盧文文書,從內部向人們展示了精絕這個西域古國的歷史風貌。在尼雅,人們同時看到了西亞的玻璃器皿、希臘風格的藝術品、印度的棉織物、黃河流域的錦絹、漆器、銅鏡、紙片等,又證實了尼雅是絲綢之路古道上重要的國際經濟文化交匯點。尼雅是古中國、古希臘、古印度和古波斯這四大古代文明在地球上的一個罕見的交匯點。

  尼雅也是一個政治中心,“偉大的國王”(盧文書的慣用語)住在那裡,他領導著一個複雜的官僚體系。政府被分成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的職官由“吉查依查”、卡拉”(有人意譯作“元老”和“太侯”)等組成,其中有些是王室成員; 地方政府由raja或raya(意譯作“州”)及其下屬的“阿瓦納”( avana,有人意譯作村”或“縣”這兩個相差懸殊的漢語概念)組成,在“阿瓦納”之下又有幾級更低的行政管理機構(“村”、“百戶”、“十戶”),除在這些行政組織之外,甚至還有一種類似分封的土地政治制度存在的跡象,“盧文書一再地提到了“領地”和“莊園”的概念,有些則直稱為“王妃之領地”等等。法律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但它主要是與財產權及其轉讓有關。國王的諭令大部份與法律事務有關,他同時也是國家的最高法官,可能也是立法者之一。契約、公證和判書比比皆是。這一套有關法律的制度,那個時代和那樣一種綠洲社會裡是適宜的和有效的。

  已經發現的各種跡象表明,精絕人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大難降臨而匆匆逃亡的。尼雅廢墟在尼雅河古道兩岸長10公里寬5公里,依稀可辨有60處古蹟。有民宅、果林、羊圈、羊糞。廢墟北端有高達6米多的佛塔,塔基呈方型,土與蘆葦夯成的這座塔。被埋沒的房屋是精絕國大難來臨時的真實寫照。房牆由紅柳及蘆葦編織而成,內外兩層敷泥。大的宅院有10多間房子,過道、大廳、居室、廚房、畜廄仍可大概分辨出來。它的房門敞開著,房屋被沙漠淹埋了一半。殘骨橫陳。有屍骨也有獸骨,還有完整的骷髏,眼睛像黑洞還有幹屍,那是不到20歲的一個少女,幹屍上尚留著絲綢殘片、裝銅鏡的小袋、木梳及耳環,“五殊錢”漢字方孔古幣。還有一台被歲月撕碎的紡車的散片,支架上還掛著一團未織完的絲線。精絕人匆匆逃亡更有力的證據是尼雅河盡頭的那片遺址,出土的一個小檔案室藏著保存完好的文書契約,考古證明官員們是在匆促間離開這裡的,而且此去沒再回來。

  精絕人在逃避什麼? 戰爭?瘟疫?沙暴? 沒人知道。(圖﹕尼雅古城遺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新居買給母親 費翔上海安新家 (2/16/2002)    
  • 中國開始考查海底沉船 發掘“海上絲綢之路”的秘密 (4/20/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中國大陸和香港考古﹑潛水專家共同組成的一支水下考古隊20日清晨出發﹐赴廣東陽江附近水域對一艘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海底沉船展開正式勘測與調查。考古專家指出﹐這次水下考古活動有望揭開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神秘面紗。這艘沉船被命名為“南海一號”﹐已打撈起的沉船文物包括宋元時期的仿龍泉刻花碗﹑青白釉葫蘆瓶﹑粉盒等二百多件瓷器及鍍金腰帶﹑錫壺等。
    • 新居買給我母親,是位于上海靜安區的高層公寓。我母親住在紐約,但她這兩年經常到內地逛逛。從黃山到絲綢之路,她跑了個遍,回過頭對我說:"你要給我買房子,我要住在上海!"然后,她自己找房屋中介,落了訂金,就等我付錢。其實,老人住在上海我很放心。買菜、買東西都很方便,她經常出門也不用擔心,只要門一關,保安就會照料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 《三國演義》處處蘊含著古人的天機,只是我們有時會忽略那些東西,認為是迷信。劉備的坐騎叫「的盧」,人人都認為他妨主,以為不詳。可是真相卻像是龍馬,可以騰空。關鍵時刻救了劉備一命。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