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關閉《商務早報》、《蜀報》的內幕

人氣 20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8日訊】

內幕之一(蜀報、商務早報被關)

自2001年6月下旬以來,細心的成都市民發現,曾躋身于成都報業四強的《商務早報》、《蜀報》突然從報攤上失去了蹤影。与此同時,幸存的《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連續多日打出《成都日報》和《成都晚報》的招聘啟事及出刊廣告,并展開了空前激烈的促銷大戰。7月1日,當嶄新的《成都日報》創刊號和改頭換面的《成都晚報》齊刷刷在報攤亮相時,謎底才被揭開:由于种种原因,《商務早報》、《蜀報》在四川的報刊整頓中被”腰斬”,肢解后整合成了今天的《成都日報》和《成都晚報》。

7月1日,對成都各報的老總們而言,同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展開手中散發著墨香的兩份新報,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新出刊的日報乏善可陳,倒也在同行們的意料之中……日報的骨干和中堅力量皆來自原來的晚報,所謂”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而晚報由于全面克隆了《南方都市報》的版式、欄目和色彩,倒給市民們增添了好奇和興趣。時至今日,晚報銷量見長,行情漸漸好了起來。

《商務早報》、《蜀報》分別是成都報業中最強勢的主流媒體之一,其發行量,受眾群和影響力僅次于《成都商報》和《華西都市報》,發行量均在10万份左右,前者是西部報業中的后起之秀,后者則是四川乃至西部創辦最早的”百年老報”。這兩家報紙的夭折可以說是四川報業史上一大遺憾!小報凶猛

對于兩家摘牌報紙,業內和外界完全是兩种反應。

市民們普遍感到疑惑和震惊,好端端的報紙怎么說停就停了?而且這么突然!業界在惋惜之余,卻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同時也認為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商務早報》和《蜀報》犯有嚴重的政治錯誤不說,內部管理也很混亂,人員魚龍混雜,多次違規。尤其是《蜀報》記者在市民中的口碑很差。而招致滅頂之災的卻是托普集團的變相收購!

近年來,隨著中國改革步伐的加快,報刊市場的改革也在加大力度,尤其是紙介媒體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增強。在媒體格局的震蕩和變動中,經濟水平和思維觀念都很落后的四川,傳媒業的改革和發展卻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國的前列,甚至比經濟發達的江浙、津滬還要繁榮和超前!報業繁榮程度僅次于廣州、北京,競爭激烈則遠甚于京廣地區。

應該看到,成都報業的繁榮是一种畸形繁榮:一方面是媒體結构不合理。報業過于發達,而期刊電視的發育水平很低,導致了報業一枝獨秀的畸形發展格局。1999年,全省有統一刊號的報紙達140种,僅成都地區就有60余种。目前刊物達324种,卻沒有一本成為全國暢銷品牌。另一方面,報業高度同質化。上述四家主流媒體加上《四川青年報》等,均定位于”市民報”,內容也都是”都市新聞”。連《成都商都》這樣的品牌都沒有實施差异化競爭。社長何華章就一再強調:”我們就是小報,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誰有先進經驗,我們就學誰”。市場定位、形式及內容的高度同質化使成都的報業競爭空前慘烈,陷于同室操戈的惡性競爭中不可自拔,報紙之間的”口水仗”不斷。

也就是這种市民報的低層次目標定位,使成都各報為了吸引讀者眼球,過分熱衷于新聞炒作和渲染色情暴力,內容一度集中于賣淫嫖娼,天災人禍,仇殺情死、亂倫畸戀:《老收荒匠專玩女瘋子》、《有情無緣的异國戀:和一個法國男人戀愛是一些女孩最浪漫的事,可如果被父子倆同時愛上呢?》、《下陰撕裂、血流滿地的女大學生說:”我是處女”》……一段時間以來,這類內容荒涎,趣味低級的特稿、新聞帶著醒目標題充斥各大報的重要版面。以至于許多訂戶都不敢把報紙拿回家,怕自家孩子看了后誤入歧途!

小報的錯誤導向在社會和讀者中引起了不良影響。去年8月在四川德陽召開的全省報刊總編培訓會上,該省宣傳部一位領導向与會者講述了一個近似天方夜譚的真實故事:不久前,省委一位干部的親友從東北赶到成都探親,下了火車后他呆在站台死活就是不敢出站,非要等到來人護送他出站。該干部問及原因,他才道出心中顧慮:”我在火車上買了一份成都的報紙,報上說成都火車站搶劫殺人時有發生,治安狀況不好,我怕出站遇到不測,所以非要等到你們來接我才敢出站”。

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從側面反映了成都市場報在新聞報道上的消極影響,以及對城市形象的損害。特別是《商務早報》、《蜀報》兩家犯有前科的”小報”,公然違規向托普這樣的非國有資本出售股份,使管理層下定了重典治亂的決心。有關兩報停刊的決定竟然是一夜之間的翻云覆雨!

一夜之間兩家影響很大的報紙被停刊整合,這在中國的傳媒史可能絕無僅有,當地政府整治報刊的動作和力度也是罕見的。雖然方式有點武斷,政府行為多了點,但從趨勢上符合資源配置和市場競爭的要求:根据國際慣例和傳媒市場規則,在發達國家,通常一個中等城市最多只能容納兩至三家綜合性日報,像成都這樣一個農耕文化痕跡明顯,讀者群參差不齊的城市,類似《蜀報》這樣的綜合性日報,競有十几种之多。重复生產、無序競爭,實在是對稀缺的新聞資源的巨大浪費!

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兩家報紙被封殺后,其中的精英和骨干都被《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挖走,兩報的新聞質量明顯提高,更多了几分賣相和看點。說明,管理部門的宏觀調控還是有助于市場規范和新聞資源的配置、整合。只是,這种調控要保持科學、客觀、專業、持久!

因此,管理層對兩家強勢媒體的”封殺”還是得到了業界和有識之士的理解,但他們所不能接受的是,報刊的去留存亡應該由市場來決定,而不應通過政府管制來生殺予奪。盡管媒體資源屬于國有,民間資本只能參与廣告和發行,但實際上目前國內許多紙介媒體被私人承包和外資參股,已是普遍事實。為付么非要拿《蜀報》和《商務早報》開刀?

內幕之二(傳媒之花凋落天府)

創刊于上世紀初的《蜀報》是四川報界的元老,九十年代中期曾一度与《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三分天下。之后中道衰落,由新華社四川分社過繼給四川省旅游集團,在龔建平一班人的策划運作下東山再起,再次稱雄于成都報界,与商報、華西、商務早報并列報業四強。

与其他三家媒體相比,出道較晚的《商務早報》則創刊僅兩年半,雖然屬于小字輩,但在廣州日報集團的支持下,創刊伊始,《商務早報》便以其靈气、活力和個性在成都獨樹一幟,鋒芒直逼商報和華西。加之該報取名”商務”,名稱上又沒地域限制,為包括廣州日報在內的許多投資方都很看好這個殼資源。而商務剛問世便出手不凡,加之鮮活、清新的版式,很快便在報業市場占据了一席之地。

凡事皆有利弊,作為一張新報紙,年輕、有激情、有創意,沒有禁忌,環境寬松使這張年輕的報紙充滿了活力;但管理上的疏松和混亂也是顯而易見:記者亂串口子,索要紅包,編假新聞,加之急功近利、求賢如渴,招聘的記者良莠不齊,以致于該報多次受到主管部門的”黃牌”警告。最嚴重的莫過于1999年5月初《商務早報》在刊發一條”西藏自治區成立45周年”新聞中,竟然將”成立”誤寫為”獨立”,報紙刊登后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經再三疏通后,主管部門給以停刊7天的處罰。此后一段時間內,連續多次的報道失實讓《商務早報》訴訟不斷,其中与輕工大廈的官司就讓該報賠款數百万。事實上,”西藏成立”事件只是個表面,而掩藏在這一事件背后的危机則是:《商務早報》魚龍混雜,管理机制上存在重大缺陷和漏洞,不然何以一篇有嚴重錯誤的稿子,竟然會順利通過部門主任編輯、責編、值班總編、核對及版面編輯六七道關卡……真正匪夷所思!

致命的缺陷同樣也發生在《蜀報》身上。在成都的報業大戰中:先是紅火過一陣子的《蜀報》于1998年8月由新華社四川分社”過繼”給四川旅游局,半年后,全新改版的《蜀報》在龔建平等人的運作下,重新占領了市場,与《商報》、《華西》分庭抗禮。一年后,因重蹈《商務早報》舊轍触犯”天規”而几乎滅頂;總編輯龔建平下課走人,而他由華西、商報网羅的業務骨干也相繼作鳥獸散。此次整頓使《蜀報》元气大傷直至今年被托普出資收購都沒能恢复元气。

動蕩中的《蜀報》由于不穩定,使得它的管理、机制上的混亂比《商務早報》有過之而無不及,由于人才飢渴,在人才招聘上飢不擇食,要么是生手,要么就是在其他主流報紙中因能力、素質,培養新手或因品格問題淘汰下來的熟手。加之蜀報管理層更迭頻繁,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机制和核心。就給報紙今后的發展留下了隱患。記者亂串口子,亂領紅包,寫有償新聞,与編輯勾兌稿子的事蔚然成風,甚至發展到了以曝光為名敲詐事主的地步。1999年8月,該報就開除了一個借曝光為名向事主敲詐1000元錢的記者。更可怕的是,這位被蜀報開除的嚴姓記者通過關系又跳槽到了《商務早報》,該報明知他是被《蜀報》除名的記者,卻讓他改名換姓在社會新聞部做起了記者,以至于許多采編人員對此表示不滿,一位老編輯對這种破坏游戲規則的事感到憤慨:你《商務早報》連這樣的人也敢接收,還有什么事不敢做?還怎么用職業道德去要求記者編輯?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蜀報的業務管理更混亂到了無以复加的地步;該報經濟部在兩個月內竟然換了八個跑交通、公用事業口子的記者。如此頻繁的節奏讓有關部門目瞪口呆,四川省交通廳和公交總公司宣傳部對此頗有微辭,”記者走馬燈似地換,讓我們怎么對口銜接工作。這樣發展下去,報紙還有什么前途,早晚給整歪了。”毛宁被刺事件發生后,《蜀報》為了吸引眼球,長篇累贖地”獨家報道”了毛宁同性戀人”小玉”的內幕,后經證實,這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假新聞。与《蜀報》同工异曲,《商務早報》在造假方面也不甘落后:2000年新千年特刊中,該報為了湊夠版面,竟讓經濟版一位編輯冒充私營企業主,并且以圖片新聞的形式出現。

廣告上的”瓶頸”限制了報紙的經營收入,財務狀況一直不見好轉,無奈之余,兩家報紙甚至開始秘密地出賣版面–這是新聞出版部門嚴合禁止的違規行為。可見,媒體已處于飢不擇食的狀態。

作為文化傳媒,聲譽和口碑是報紙的生命,像《蜀報》、《商務早報》种种自毀長城的做法,無异于引鳩止渴,實際上是一种慢性自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報社老總說:”可以這樣說,即使沒有托普的收購行為,《蜀報》和《商務早報》遲早要走向末路,只是個時間問題。”即使沒有財務危机的存在。

同時,兩家報紙的虧損也使老總們寢食難安,2001年3月底托普傳媒財務人員進駐兩報時,《蜀報》的虧損額是800万,而《商務早報》虧損額更高達1200万,這也是媒體急于找資金輸血救命的原因。

內幕之三(媒體擇友不慎,資本遇人不淑)

除去其政策方面的限制和風險不談,此次傳媒資本全軍覆沒的核心問題就是”擇友不慎”。對媒體對托普而言,都不為過。

在中國的信息產業和資本市場上,托普由小而大由弱而強,也不過是七八年的時間。不論是技術、管理還是產品,托普都沒有什么”獨門暗器”和建樹可言,唯獨在資本市場,托普通過資產重組和借殼上市,先后控股和重組了兩家上市公司–托普軟件和炎黃在線。并在网絡經濟大潮中搭了一次末班車。

托普當初建立网站的本意与投資傳媒并無任何干系,而只是基于IT產業优勢和資本优勢的一种時尚沖動。當時托普高層對傳媒業還沒有基本的認識。直到2000年8月,時任托普集團副總載兼企業發展中心主任的吳波,邂逅了一位年輕的而新銳的資深報人,這位媒體策划高手的一番高論讓吳波茅塞頓開,”媒體是中國目前最后一個暴利行業,由于體制的原因,這种壟斷高額利潤還要持續相當一段時間,最關鍵的是,中國曾經向貿組織承諾,加入WTO5年之內,中國傳媒業要逐漸向外資放開事項,机不可失啊!尤其是像托普這樣一個正處于上升階段,有著良好IT產業背景和网站平台的知名企業,如果投資傳統媒體,錢途不可限量!”

耳提面命之余,這位媒體策划人還將自己對中國報業和成都報業的研究成果留給了吳波。企業發展中心是托普集團負責項目投資開發、企業發展規划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門,而此時的托普集團繼”炎黃在線”開通之后,常州托普軟件園、宁波托普軟件園也相繼開園。滿面春風的宋如華正在尋找新的產業支撐和投資項目。隨即,吳波關于投資成都報業的項目計划通過了董事會首肯。一個月后,托普傳媒正式成立,由吳波擔任傳媒公司總裁,接下來,原本只是想創辦一本專業雜志《IT風云》的吳波目光鎖定了《商務早報》和《蜀報》。但這次,吳波沒有听從那位策划高手的勸告:《蜀報》是個爛攤子,不要染指《蜀報》,先從財經雜志做起–按照那位高人的見解,做報紙風險太大,而雜志就不同:低成本運作,風險小,容易打造成品牌和精品。而傳媒產業最黃金的搭配應該是:廣告公司十网站十報紙十雜志。

接下來的事眾所周知,托普投資《四川文化報》300万連個水泡都沒冒,雙方鬧得很疆,托普尷尬退出,接下來是跟《商務早報》和《蜀報》的合作,這次談判很順利。虧損嚴重但机制靈活的兩家小報很容易地被托普傳媒控股。忘乎所以的托普傳媒完全忽視了國情、體制和政策風險。

資深廣告人,廣州美凱廣告公司副總謝佩倫認為,在傳媒資本的運作上,托普至少有兩個方面的重大失誤。

第一,沒有繞開政策”雷區”。盡管媒體市場化已經開始,計划經濟的管制格局正在打破,但由于國情、體制所礙,民間資本公開進入媒體,還是政策不允許的。按照當前的政策法規,傳媒(包括刊號)屬于國有資產,民間資本只能參与媒體廣告和發行,而不能參与采編業務。所以說,托普傳媒公開控股四川報業而且是兩家主流媒體,這肯定是政策所不允許的。

而托普無所顧忌地大事張揚,則更是幼稚。第二,托普”擇友不慎”。四川省輿論管理一位高層人士透露,在某种意義上,《商務早報》和《蜀報》這兩家管理混亂,犯有嚴重政治錯誤并多次違規的報紙其”政治生命”早已結束。實際上,兩家媒體已被判處”死刑”,只是執行時机未到,托普的介入正好給有關方面提供了口實。何況,托普所接手的媒體都有重大前科,且不止一家。處于投資飢渴中的托普竟然忘記了風險的存在!

內幕之四(傳媒:金錢不是万能的)

托普收購媒體的失敗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報業史上一個經典案例,它告訴我們,在現行體制下的意識形態領域,資本的力量看似強大,實際上弱不禁風;記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此次資本運作不但讓托普賠進3000万人民幣,而善后處理也給托普留下了尾巴。至今心抑難平的宋如華還在北京高層奔走、申訴。除此之外,這個案例向業界傳達了一個最強烈的信息,對傳媒而言,資金固然重要,但市場定位和人才更為關鍵。

想當初,《成都商報》創業時的啟動資金累計還過兩三百万;卻做成了今日的西南第一大報和中國報業第一股,年廣告收入超過3億元。而《商務早報》的啟動資金也不過三四百万。而當時的成都報業市場几乎被商報、華西、蜀報、晚報瓜分完畢。就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由于吸引了商報、華西的一些骨干,加之《廣州日報》的智力援助,《商務早報》仍然做成了北京、廣州同行公認的”成都最好看的報紙”。盡管如此,由于定位于市民報,就始終不能突破市場份額的局限,也超越不了商報、華西,處于不死不活的狀態。而《四川青年報》的啟動資金高達1000万,卻因為缺乏人才、定位失誤、策划不力而愈做愈差,如今已被踢出了成都主流媒體的行列。

回頭再看看今年5月創刊的《京華時報》,其初始投資高達4000万元,時至今日依然反映平平。其症結仍出在都市新聞的定位上。而2001年初問世的《21世紀經濟報道》,相對于都市報要深奧、專業得多,僅用了三四個月就做成了目前中國財經報紙的第一品牌,并迅速得到了業界和受眾的認同。成功訣竅就在于定位准和市場差异化。像《商務早報》這樣一個取名”商務”、沒有地域限制的好”殼”,撇開地緣、人才方面的劣勢不談,假如當初走專業財經新聞的路子,也許就不可能有今天大紅大紫的《21世紀經濟報道》和《經濟觀察報》……也未可知。

由此可見,在目前的傳媒運作和經營中,媒體普遍缺少資金,這是不爭事實。而在本質上,資本已退居到次要位置。而具有全新理念和新銳思維的复合型通才是媒體經營運作的至胜法寶。据了解,《21世紀經濟報道》的啟動資金也不過千万。

就以托普收購媒體的事情為例。除了政策禁區和”遇人不淑”的緣由外,托普文化積累不夠,人才准備不足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一聲嘆息從本質上來說,托普是一個技術導向型的產品制造商和資本運作高手,根据記者掌握的情況,托普集團從上到下,人員是清一色的技術人員,學者和行政官僚,缺乏人文背景和底蘊。

因此在企業文化的積累和建設上毫無建樹。

就拿托普創辦的《托普報》、《西部軟件報》來說就乏善可陳,且不說企業辦內部報紙這种方式已經落伍和過時(成熟的現代企業如万科、寶安甚至成都的浦發集團交大高新都時興辦刊),單就兩報的形式和內容就不敢恭維。版式老套、土气,文風陳舊,內容乏味,比机關報還難以卒讀。記者先后同托普企業發展中心几任負責人交流合作過,發覺他們對大眾傳媒、企業文化營銷策划知之甚少。可見,托普在人文方面的知識積累和人才積累很是單薄。《托普報》一位編輯就很坦誠:”托普連自己的內部報紙都都辦不好,又怎么可能經營好像《商務早報》這樣公開發行的強勢媒體呢?

按照托普當初的构想,調整后的《商務早報》采用周刊的形式,以財經新聞為主,力爭做成四川的”南方周末”;而《蜀報》則以都市新聞為主,全力打造成一張綜合性精品日報。為了實施這一計划,托普在大幅度提高采編人員工資的同時,也引入了新的制度:記者采用”五星級淘汰制”,記者分一至五個星級,最高為五星級,待遇与主編等同,月薪8000元;最低一星級,底薪3000元。同時,實行編采合一的主編負責制,部門主任一職不复存在,而編輯和管理人員的薪資也扶搖直上;編委月薪1万,主編8000元,副主編7000元,責編7000元,編輯5000元……應該說,這個薪資待遇在四川乃至中國內陸都是天价了。

用心良苦,但事情的發展出乎托普所料,按照這個待遇,全新改版的《蜀報》在三月中旬打出了招聘廣告,《蜀報》常務副總編親自坐陣接待應聘人員,但令《蜀報》失望的是,除一名吳波親自推荐的精英之才外,几乎沒有可造之才。而這次招聘,使本來就很混亂的《蜀報》人心惶惶,一些部門主任為了保持既得利益,聯合向報社發難,加之沒能找到合适人才,從外地赶回的李宇西總編只好暫時停止主編制的實施。

而另一次尷尬也發生在半年前。為儲備人員,剛成立不久的托普傳媒登出大幅廣告招聘大報部門主任和責任編輯。應聘者來了不少,但大多都是非主流媒體的老弱之兵和一些”報串串”。

面對人才難題,面對《蜀報》這個”爛攤子”,蜀報常務副總編張焰一籌莫展:”托普光出錢不行,恐怕也得派點人過來才行啊!”可他哪里知道,托普也正為人才短缺而懮心仲仲。事情再簡單不過,對中國傳媒而言,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才。成都的報紙固然不少,人才依然异常稀缺。出色者基本上去了廣州、深圳,稍微成熟點都被商報、華西和商務早報网羅殆盡,哪里還有蜀報的份?就是成都商報也在鬧人才飢荒:去今兩年,一批資深記者和業務骨干相繼遠走高飛。

為此,一位業界資深人士尖銳指出:”即使《商務早報》、《蜀報》不被停刊,在托普的經營運作下,也不會維持太久!”–那种原認為媒體只需要資金和給媒體大量輸血就會贏利的想法顯然非常淺薄和幼稚。

內幕之五(宋如華的”傳媒情結”)

托普對傳媒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興趣,而且不顧起碼常識,一下子控股兩家主流報紙?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托普同時也在跟《四川青年報》《四川經濟日報》商談收購事宜。托普何來如此貪婪的胃口?

宋如華的伙伴、托普一位高層人士向記者道出個中原委:90年代初,文人出身的宋如華下海不久,就辦了一張叫《電子報》的專業報紙,好景不長,該報就在報刊整頓中”夭折”。心高气傲的宋如華對此耿耿于怀,心里一直憋著一股气。只是那時的宋如華還默默無聞,托普也鮮為人知。這就是為什么托普剛一初具規模,宋如華就一气辦了兩張內部報紙–《托普報》和《西部軟件報》。

今非昔比,如今的宋如華和托普集團已是如日中天,羽毛丰滿的宋如華在吳波等人的鼓動下,想一償夙愿,認為進軍傳媒的時机已成熟。2000年報2月產量日,宋如華第一次視察托普文化傳媒,便心有所系,”我們涉足傳媒不是為了政治目的,而是要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目的。作為托普未來的經濟增長點,先搞雜志,后搞報紙,再搞影視、圖書出版。”不曾想,托普卻弄了個雞飛蛋打。

事實上,收購媒體失敗后,托普傳媒已經停止了運作,而把精力投放到了影視上。但作為一种象征,托普還在運作四川省電子廳的《信息產業報道》。由一位著名朦朧派詩人主辦,該雜志正在為財務危机而懮心忡忡。

托普集團背景

托普集團始建于1992年,是四川省最大的民營業企業之一。集團總裁兼董事局主席宋如華是其創始人。1992年放棄成都電子科大副教授那沉悶的書齋生活,宋如華与兩位同事怀揣5000元錢下海開公司,起初靠給沿海企業和國外產品作代理。在完成了初步原始積累之后,于1994年成立股份公司,開始進軍電子工程技術和軟件業。1998年購并重組”川長征”,借殼上市更各為托普軟件。迄今,托普集團擁有托普軟件、炎黃在線、托普科技等三家上市公司,以及40余家有限責任公司。

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計算机軟件、品牌電腦、應用電子、通信网絡、精密机械等軟硬件產品開發、生產、銷售以及系統集成、技術咨詢与服務于一體擁有總資產達59億元的高科技集團公司。公司現有員工達5000余人,年產值21億,稅后利潤1.5億。預計2001年集團銷售收入可達50億元,其中軟件收入占30%多。

宋如華擁有托普集團20%多的股份,從一個農家子弟到入選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人第86名,宋如華僅用了9年時間。宋如華乃至托普最擅長的就是資本運作,宋本人非常欣賞牟其中,尊稱其為”資本運作大師”。据了解,托普在信息產業部2001年電子百強企業中名列第45位,總資產逾30億元。是四川省重點扶持的高科技企業,也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名列國家經貿委全國300家重點聯系的非公有制企業之一。

自收購《商務早報》《蜀報》失敗后,托普便著手實施”整風”和”收縮戰略”。有傳言說,四川封殺兩報也是對托普”東遷”的一點懲示。但這更堅定了宋如華入逐上海灘的決心。据托普內部人士透露,托普的核心層和大部分优良資產都已遷往上海、宁波。

內幕之六(傳媒是塊燙手山芋)

据統計,2000年整個彩電行業首次出現虧損的同時,家電行業在全國傳媒方面的廣告投入較上年減少了35億。什么原因呢?原因就是大眾傳媒反复炒作家電業的价格大戰,价格聯盟等無聊做法,無形中的新聞炒作為家電業作了大量的免費廣告宣傳,因而使家電業節省了廣告投入和支出,家電業如此輕易地將中國媒體玩忽掌上,從而暴露了傳媒的平庸和淺薄。由于中國傳媒業處于一個很低的水平和層面上,故而使得許多文人和投資者產生了傳媒業很容易運作的假象。的确,中國傳媒業的高度壟斷使得傳媒業處于高度同質化狀態,具體表現就是互相克隆、相互模仿,而在體制上,壟斷產生腐敗,一些投机者憑借關系和權力很容易地控制和占有媒體資源,從而使得本應該是高文化含量、人才密集性的傳媒行業在某种意義上,技術門檻和准入成本非常之低。而真正有水平的傳媒精英通常既無机緣執掌傳媒,又不愿也無法同這些文化投机者苟合。或者只能附著于強勢媒體,或處于邊緣狀態。報刊資源基本由一些權力部門和优勢行業所壟斷的事實,使得許多媒體經營者和承包者,可以輕易地借助媒體所挂靠的部門及行業,通過行政手段強行攤派發行、征訂和廣告經營。

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現有9000多种期刊,其中在報刊市場流通、出售的不足1000种,其余8000余种即使不用發行、無人問津,也能生存維持的原因。就是因為行政體制上行政壟斷、行業封鎖、行業壁壘及條塊分割根深蒂固地存在。表面上看,中國傳媒業頗有點”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安逸。但從深層意義上講,由于政治風險、文化屬性和市場競爭,尤其是人才稀缺,使傳媒業如履薄冰,帶著鐐銬跳舞,使它成為風險最大的一個行業,稍有不慎,就會香消玉隕、人財兩空。

托普傳媒收購媒體失敗,還有”個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秘密:作為本土傳媒游戲規則的破坏者,托普的介入,勢必打亂既有的利益格局。這當然是《商務早報》、《蜀報》的對手所不愿看到的結果。不過,被搞得草木皆兵的對手們高估了托普的水平。可以這樣說,托普的失敗使宋如華因禍得福–以托普的人文底蘊和媒體運作水准,西藏藥業就是它的前車之鑒。(轉自新世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深夜搜捕祖巴耶達赫“基地”二號落網內幕 (4/16/2002)    
  • 中國股市小揭秘 (4/15/2002)    
  • 南方週末編輯投稿大紀元揭中共整肅內幕 (4/11/2002)    
  • 記者暗訪:“試工”色情聲訊服務 (4/11/2002)    
  • 《英雄》內情披露:章子怡帶傷挑戰高難度動作 (4/8/2002)    
  • 河北高陽勞教所酷刑大揭秘 (4/8/2002)    
  • “校園暴力”在廣州深圳部分中學裏滋生蔓延 (4/7/2002)    
  • 內蒙古圖牧吉女子勞教隊毒打凌辱女信徒紀實 (4/5/2002)    
  • 蘇州一廠雇用童工 兩逃離火窟少女揭內幕 (4/5/2002)    
  • 專業體育報紙爆涉黑“內幕”吹一場乙級收15万 (4/4/2002)    
  • 北京調查《遠華案黑幕》所披露的机密來源 (4/4/2002)    
  • 沈陽︰喪葬用品天价“內幕”暴光 (4/4/2002)    
  • 王冰:100萬是誰說的?楊明懷疑龔建平招供傳聞 (4/3/2002)    
  • 賓拉登生死不明 媒體八卦頻傳 (4/2/2002)    
  • 中共稱長春插播法輪功電視為周潤君等18人所為 (4/2/2002)    
  • 宋衛平披露真相:“忏悔書、退黑錢”的就是龔建平 (3/29/2002)    
  • 伊拉克策划了俄城大爆炸 (3/26/2002)    
  • 北京傳媒隱瞞婦人靠藥誕五胞胎 (3/26/2002)    
  • 撒切爾夫人透露九一年與李鵬會談六四內幕 (3/22/2002)
  • 相關新聞
    撒切爾夫人透露九一年與李鵬會談六四內幕
    北京傳媒隱瞞婦人靠藥誕五胞胎
    伊拉克策划了俄城大爆炸
    宋衛平披露真相:“忏悔書、退黑錢”的就是龔建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