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銀行業暗藏金融危机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8日訊】華爾街日報中文網8月7日報導﹐所有認為中國不可能發生銀行危机的人想一想烏拉圭吧: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里,它從一個具有投資級信用評級的銀行業“避風港”變為一個銀行停業、國家債券評級降為垃圾級以及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緊急援助的國家。這并不是說,中國的銀行就像烏拉圭銀行──中國銀行的情況還要糟糕。

堆積如山的不良貸款和政府借款的擴大,仍然大大超出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數年來,這种情況已經令一些經濟學家擔心。一些人預計,如果不徹底改變國有銀行放貸的政治本質,中國就會發生災難。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始終能避開金融危机。

准确預測銀行業危机何時發生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當危机爆發的各种條件已經成熟,各种各樣的震動就能引發一場危机。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曾多次警告,中國的公共債務和銀行坏帳的增加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他說,目前尚不清楚中國金融行業的情況是在好轉還是在惡化。但是,如果認為中國的銀行不會倒閉,這种自信的斷言顯然是錯誤的。

拉迪說,沒有人能夠預測銀行業危机爆發的确切時間。但是所有人在事后回想時都說危机爆發的先決條件确實已經存在;就中國的情況來說,這些先決條件已經存在好几年了。中國的銀行系統已資不抵債,但沒有到無法兌現的地步。這表明,雖然中國的銀行資產低于負債,但是一旦你沖銷所有坏帳,銀行仍然有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客戶的提款要求,因為公眾至今依然相信政府的支持能滿足儲戶取回存款的任何要求。然而,他說,世界上沒有一個銀行系統能像中國那樣,將這种局面維持這么長時間。

盡管中國的銀行資不抵債,但它們得以維持生存的原因在于資本管制,這一政策可以防止中國居民大量購買美元并把這些資金帶到國外。中國的經常項目為順差,而且銀行為政府所有,等于自己欠自己的錢,人們常常援引上述事實作為不必擔心銀行破產的理由。其中的推理過程是這樣的:由于外國直接投資的大量流入的和巨額貿易順差,中國每年都有資金不斷流入,從而使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到目前的2,420億美元。這些資金可以用來援助岌岌可危的銀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資,并迫使那些陷入困境的行業進行改革,這些行業過去得到大量銀行貸款,卻從不曾償還。

至于拖欠自己的錢的問題,政府擁有的銀行就是那些即使資不抵債、也不被認為有問題的銀行,因為政府總能印出鈔票來還給銀行。

最后,中國知道銀行業存在問題,并且正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盡管由于一些觀點認為中國銀行業不會爆發危机,但重大風險仍然存在。中國政府拖欠的是自己的錢,但是假設儲戶要從那些資不抵債的銀行取回存款,情況會怎樣呢?為了償付存款,政府將不得不印制大量鈔票,這將立刻導致大規模的通貨膨脹。銀行會平安無事,但是如果在一段持續的時期內,通貨膨脹不斷飆升,這可能會破坏社會的穩定性。當然,中國在90年代初曾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而銀行仍得以生存,但是當時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最近的公共借款熱潮尚未出現,全球經濟也未處于衰退中。

不管怎樣,投資者和分析師仍存在疑慮:中國是否始終會對金融机构施以援手。標准普爾(Standard & Poor’s)給予中國几家國有銀行的外匯締約方風險評級低于主權債務評級,屬于垃圾債券行列,該評級表明這些机构償付債務的總體能力。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的評級為BB+,交通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的評級為BB。這類評級意味著几乎沒有主權支持的擔保。

至于經常項目順差,中國現在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已不那么安定。1997-9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基本上沒有触動美國經濟。而今年,全世界几乎同時都在經濟衰退的邊緣苦苦掙扎。美國經濟的嚴重衰退將對中國的出口產生威脅,而出口一直幫助中國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但仍有很多分析師滿怀希望。田納西州南方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的亞洲研究負責人斯科特.韋爾森(Scott Wilson)說:“當前的金融狀況的确很艱難,但中國處于有利的位置,可以通過稅收來解決問題。”自1997年起,中國的确已將政府財政收入增加了一倍,韋爾森還指出,1998年,中國的實際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簡稱GDP)的6%,相比之下,美國為GDP的19%。

因此,假設中國現在的實際稅收達到GDP的12%。若不良貸款如分析師所計算的那樣,為GDP的50%至75%,稅率提高几個百分點不能真正彌補信心的喪失。

与此同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預計,中國不良貸款總額為4,800億美元,其中大約1,700億美元已經從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移出,轉到這些銀行相應的資產管理公司名下,政府指望這些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能夠收集或出售這些不良貸款。安永稱,2001年,最成功的兩家資產管理公司總共收回了50億美元的不良貸款,收回率為24%至32.5%。

按照這樣的速度,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這4,800億美元坏帳。實際上,政府將不得不自己出錢彌補這些坏帳。

能否避免危机呢?高盛(Goldman Sachs)的董事總經理胡祖六(Fred Hu)表示,他認為中國人已經面臨一場危机。這就是中國領導人為何如此關注銀行業改革的原因。若沒有危机,就不會有銀行業改革所需的、足夠的政治重視。

至于什么會引發危机,人們不能僅僅尋找經濟原因。布魯金斯研究所的拉迪說,如果出現一場政治危机,人們會很容易預計到,這將對銀行體系造成巨大影響。人們一直認定政府會拯救他們。如果對政府或党派的信心喪失,這就很容易演變成導火線。

与烏拉圭危机爆發的原因相比,觀察中國的人士應該對此次危机發生得如此迅速更感興趣。債券市場和信用評級公司等風險評估者都對此次危机猝不及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學費飛漲 中國大學生無法償還貸款
傳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因經濟犯罪受查
大陸銀行管理存在嚴重弊病
連串醜聞使大陸中國銀行海外上市蒙陰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