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蔬菜將與南韓以物換物互補不足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8日訊】為穩定台灣大宗蔬菜全年供應量及打開外銷市場,最近有農民團體開始嘗試推動與國外大宗蔬菜「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初期對象為南韓,視季節農作物的不同作交換,彌補台灣國內蔬菜不足,以滿足民生需求。中國大陸也是另一個「以物易物」貿易對象,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官員指出,兩岸的「以物易物」須由官方談定條件才推得動。

為避免「菜金菜土」一再發生,最近有農民團體開始嘗試推動與國外大宗蔬菜「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初期對象為南韓,利用該國夏季盛產的結球萵苣等蔬菜,補台灣的不足,台灣冬季盛產時,再銷往南韓;中國大陸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以物易物」貿易對象,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官員指出,兩岸的「以物易物」須由官方談定條件才推得動。

雲林新湖合作農場場長陳清山最近已率團赴韓;他指出,推動「以物易物」貿易是希望台灣大宗蔬菜全年都有穩定的供應量,唯有供應量穩定,國內大宗蔬菜才能打開外銷市場,並掌握較有利的價格談判籌碼。

由於南韓夏季比台灣冷涼,結球萵苣、甘藍等產量較台灣豐,陳清山認為,可以補台灣夏菜之不足,冬天時,韓國天氣嚴寒,不適蔬菜生長,就可利用台灣外銷蔬菜,滿足民生需求;由於交易的是同一類農作物,價格、交易數量則按一般商業交易習慣訂定。陳清山認為,成功機會較以往實施的中韓水果等值貿易來得大。

農委會官員表示,中韓水果等值貿易會進行不下去,主要是南韓將梨銷往台灣後,卻未依約採購等值的台灣香蕉,因此,經常發生談判糾紛,若改為「以物以物」,透過民間與民間進行,應屬可行,不過,農委會認為,「以物易物」空間最大的,還是大陸市場。

農委會官員說,台灣水果在大陸市場都不便宜,如果能以談判方式,互免課關稅,船可直接停靠大陸口岸,台灣農產品的價格就會降低許多,大陸也愈多消費者吃得起;而台灣以熱帶、亞熱帶水果的生產見長,大陸則以梨、蘋果等溫帶水果較具生產優勢,兩者可以互蒙其利。

唯兩岸「以物易物」貿易推動後,國內生產型態勢必要有所轉變,也就是必須朝向大型化,才能因應大陸龐大市場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大陸進入台灣的水果因為具有價格優勢,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溫帶水果也可能在國內優勢不再。(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蔬菜越新鮮越好嗎?
蔬菜的營養成分分類
菠菜涼拌營養又安全
如何才能“生”得最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