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先生的珠寶盒」在美國重現歐洲古典建築

文/英文大紀元 編譯/陳遇
摩根圖書館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的圖書館。(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font print 人氣: 4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紐約曼哈頓麥迪遜大道上有著一棟獨特的建築,外觀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別墅,仔細一瞧卻能看到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等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及藝術,這裡是著名的麥金大樓(McKim Building),知名銀行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的私人圖書館。

1902年,摩根委託「麥金美德與懷特建築公司」(McKim, Mead & White)的建築師查爾斯·福倫·麥金姆(Charles F. McKim),替他在紐約第36街和麥迪遜大道上的摩根宅第旁設計一座新的圖書館。

麥金是復興美國新古典主義的重量級建築師,他在哈佛大學和巴黎的法國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接受過嚴謹的建築教育。麥金在巴黎的學習不僅影響了他的設計手法,更對美國的建築風格帶來深遠的影響。法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可推溯至17世紀的法蘭西藝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當時法王路易十四規劃建造凡爾賽宮時,便是從該學院畢業的學生中挑選組成御用建築師團隊,可謂歐洲著名建築師的搖籃。法國美術學院繼承了悠久的傳統,致力於回歸古典時期的建築藝術,並將其流傳給未來的人們。因此,麥金就好比歐洲和美洲建築界的橋樑,將歐洲悠久的建築藝術帶到了美國。

回到美國後,麥金和兩位建築師合夥開設了建築公司,在美國建築界極具影響力。他們擅長設計意大利文藝復興和古典風格的建築物,為當時發展快速的美國留下許多經典優雅的公共建築,像是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前賓州火車站等。

在摩根圖書館的設計上,麥金以兩棟經典的16世紀羅馬別墅:朱莉亞別墅(Villa Giulia)和麥第奇別墅(Villa Medici)作為構想原型。羅馬別墅的原型是古羅馬時期帶有露天中庭的住宅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別墅,多將中庭加上了屋頂,成為別墅中央的大廳空間。

摩根圖書館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攝於2011年冬天。(Graham S. Haber/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建築物外牆使用的是田納西州的大理石。門前四根愛奧尼柱式(ionic columns,譯注:希臘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之一)托起帕拉第奧式(Palladian arch,帕拉第奧式的建築主要根據古羅馬和希臘傳統建築的對稱思想和價值)的拱門,優雅地營造出入口空間。中間一對巨大的銅門邀請著訪客入內,這對門進口自意大利的佛羅倫斯,和文藝復興早期藝術家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著名的佛羅倫斯洗禮堂大門是一樣的風格。

進入建築物內部後,不難理解為何1904年的人們稱這間圖書館為「摩根先生的珠寶盒」。青金石柱、馬賽克牆面和大理石板將建築物中央的圓形大廳裝飾得美輪美奐。天花板上的壁畫描繪著許多古代人物,例如荷馬、但丁、佩脫拉克等著名文學家,暗示著訪客即將和這些巨匠們展開一場文學邂逅。

摩根圖書館
圓形大廳面向東房間一側。(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這座圓形大廳分別連接到三個不同的房間:西房間(摩根書房)、東房間(摩根圖書館),以及北房間(曾為摩根圖書館第一任館長的辦公室)

其中,西側的摩根書房裡深紅色 絲綢錦緞的牆面佈置,是受到文藝復興時期一位銀行家阿戈斯蒂諾·基吉(Agostino Chigi)在羅馬的家——基吉別墅(Villa Chigi)所啟發。濃郁的深紅色配上16世紀格紋木天花板,營造出一股沐浴在華麗之中的效果,也更加凸顯了摩根先生珍貴收藏的價值。

摩根圖書館
摩根書房掛著許多荷蘭和義大利畫家的珍貴名品,凡舉漢斯·梅姆林(Hans Memling)到彼得羅·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再到丁托列托(Jacopo Tintoretto)。(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而在東側的摩根圖書館裡,高達30英尺(約9公尺)、鑲嵌著切爾克斯胡桃木的落地書櫃圍繞著整個空間,帶您進入書的世界。在天花板上,可以看到由著名壁畫家哈里·西登斯·莫比利(Harry Siddons Mowbray)繪製的壁畫,仔細看還可以找到蘇格拉底、伽利略,波提切利和米開朗基羅等人物形象。

摩根圖書館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最後,在北房間裡藏有摩根最早來自古代近東、埃及、羅馬和希臘的收藏品,包含一組古老的近東滾筒印章,是西元前3500年時的繪畫插圖。

摩根圖書館
北房間。(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門廊的天花板。(Graham S. Haber/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門廊上的浮雕。(Integrated Conservation Resources/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門廊上的浮雕。(Integrated Conservation Resources/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圓形大廳面向北房間一側。(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圓形大廳面向北房間一側。(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圓形大廳天花板細部,受到拉斐爾啟發的壁畫,由哈里·西登斯·莫比利(Harry Siddons Mowbray)繪製。(Graham Haber, 2012/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摩根圖書館裡的火爐上方,掛著由16世紀荷蘭藝術家彼得·庫克·范·阿爾斯特(Pieter Coecke van Aelst)製作的掛毯,講述著戰勝貪婪之心的故事。這幅掛毯是一組描繪七宗罪的掛毯系列之一。(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書房的小收藏室。(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摩根圖書館
北房間。(Graham Haber, 2014/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本文摘編自英文《大紀元時報》An American Renaissance Gem: ‘Mr. Morgan’s Jewel Case

編者按:圖片限本文使用。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