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財大院長直指當前防疫存在十大問題

整理:袁斌

人氣 311

【大紀元2022年04月21日訊】「科學防疫,在避免產生重大次生災害和人道主義災難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給我國社會經濟帶來的傷害。」這是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4月19日在微博上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提高全國防疫工作科學性的建議」一文中發出的呼籲。據法廣報導,該文雖未反對動態清零,而是說要真正理解,但仍遭刪除。

劉小兵在文中說,「回顧近期防疫中採取的一些措施和出現的一些現象,切身感受到存在以下問題值得認真反思」。

這些問題共有十大方面:

1. 奧密克戎病毒的潛伏期已縮短至3-4天,封控期卻仍機械地照搬以往的辦法。不僅沒有根據病毒新的特徵作出調整,有的部門還層層加碼,作出要求前往封控區做志願者必需先在隔離點觀察7天的荒唐規定,徒增本就緊缺的抗疫資源不說,還耽誤了抗疫工作。

2. 堅持集中排隊做核酸,從不理會它會導致病毒更易傳播,特別是在足不出戶的封控期間它成為了最主要的傳播渠道。

3. 在無條件保障情況下仍堅持集中隔離,特別是毫無道理地對已自愈轉陰者仍要求強制集中隔離。

4. 違反集中隔離觀察點設置標準,將方艙設在居民小區周邊,也不管它是否會傳染周邊小區。

5. 明明抗原檢測比核酸檢測靈敏度更高且可分散自測,仍堅持以集中核酸檢測作為主要監測手段。

6. 一人確診或疑似,就對整棟樓、整個小區、整個單位甚至整座城市都實行封閉/管/控,這種做法加劇了大家的恐懼心理以及人際間的相互防範意識,引發了大量人/道/主/義/災/難。

7. 人們需要的緊缺物資送不進來,什麼蓮花清瘟卻每戶不缺送到,緊缺的運力被其過度占用。

8. 公共媒體對奧密克戎病毒危害和防疫工作的宣傳報道引發了一些社會負面情緒,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9. 對未發生的災害以負不起責任為由採取嚴厲措施防範,對正在發生的次生災害卻視而不見;政策執行者只擔心放鬆管控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從不擔心嚴守死防導致傷害而被問責。

10. 各地出現疫情時沒有很好地吸取過往疫區發生的慘痛教訓,依然重蹈覆轍。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新聞看點】上海防疫亂象 李強擊敗孫春蘭?
觀察人士:上海疫情成中共二十大博弈焦點
上海封城引發次生災難 專家指不可能清零
上海防疫禍亂不斷 民眾絕望而退出中共組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