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相角逐聚焦抗共 分析:與中共攤牌不存顧慮

人氣 2809

【大紀元2022年08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岑心、駱亞採訪報導)英國執政黨保守黨本週開始一個月的黨魁投票,抗共成主流氛圍。稍早前,在中國經商有悠久歷史的英國企業,傳出因擔心英中關係惡化,正在考慮切斷對華貿易關係。專家對此一一分析。

保守黨本週展開黨魁投票

約16萬名黨員於週一(8月1日)開始收到選票,未來幾週,他們將決定蘇納克(Rishi Sunak)與特拉斯(Liz Truss)兩人誰是接替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新首相,投票將於9月5日結束。

兩位候選人在稅收政策上不同,但均表達抗中立場。前財政大臣蘇納克日前承諾,如果成為新首相,將對中共採取強硬政策,並稱中共是對英國和全球安全的「頭號威脅」。

外交大臣特拉斯在對抗中共上,有更加鮮明的立場,她呼籲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為應對中共威脅的「經濟版北約」。

現任財相查哈威(Nadhim Zahawi)近日投書媒體表態支持特拉斯,肯定她力抗俄羅斯對烏克蘭侵略,促進英國對中共採取更強硬立場,令英國在國際舞台上居於領導地位。

英考慮擺脫對中國供應鏈依賴

《金融時報》報導,擁有英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丹克(Tony Danker)在7月30日一次採訪中表示,與中國經商歷史悠久的英國商人,由於擔心英中政治關係持續緊張與惡化,正在考慮切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現在與我談話的每一家公司都在重新考慮他們的供應鏈……因為他們預計我們的政治人物將不可避免地加速邁向一個與中國(中共)脫鉤的世界。」丹克說。

丹克認為,英國需要「在世界上建立新的戰略聯盟」。他說,而企業必須更加具有韌性,「在華盛頓,他們談論的全是這個」。

英國工業聯合會(CBI)其成員包括英國的公司和貿易協會,代表約19萬家企業。

香港問題與俄烏戰爭的影響

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8月1日告訴大紀元,回顧美中貿易戰開打時,英國尚未脫歐,整個歐洲,特別是德國、法國主導的歐盟,在中國問題上猶豫不決,他們關注點主要在歐洲本土,認為中共威脅不到它的安全利益。

他認為,當中共將《中英聯合聲明》宣布為過時的歷史文件,不再給英國任何面子,在香港強推《國安法》,摧毀過去在「一國兩制」下,英國建立的司法獨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具有半民主的立法會選舉,這些使香港能夠繁榮的根基全部毀於一旦。

「不是英國要切斷對中國(中共)的貿易關係,其實是它已經被釜底抽薪抽掉了它的根基,所以,英國要跟中國(中共)攤牌或者脫鉤的顧慮——香港的利益,也不復存在。」他說。

馮崇義表示,特別是當俄國入侵烏克蘭,打破了歐洲認為冷戰已經過去、不再面臨戰爭威脅的想法,而且在俄烏戰中,中共站在俄國背後給予支持,「過去以為中國(中共)威脅不到歐洲安全的局面也改變,地緣政治的這條防線,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分析:從政界到商界 抗共成主流氛圍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8月1日告訴大紀元,英國工商企業目前考慮「脫中」有四個主要原因:

一是,英國對於中共在供應鏈上技術的竊取開始警覺。第二,俄烏戰後,歐洲發現過去希望透過跟俄國天然氣合作取得安全上的互利的期待破滅,這給予英國重大的警訊。

第三,英國傳統的對外路線,一百多年來分為大陸派跟海洋派。前者主張走向歐洲大陸,後者是著眼於跨過大西洋和美國合作。在脫離歐盟後,英國有獨立自主的外交,傾向於與美國密切合作,在科技與供應鏈上,為降低依賴中國做準備。

第四,英國熱門的首相候選人特拉斯公開呼籲北約應協防台灣,其立場反映目前英國政界提防中共危險崛起的主流氛圍,影響所及,工商界對北京亦將採取高度戒備。

英國軍情六處處長里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的說法也應證上述說法。他上個月公開表示,該局目前對於中國(中共)投入的精力比任何其它單一主題都要多,超過對反恐的關注。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英國政府頒令 阻中資企業獲取高新技術
王赫:英國新首相選舉 中共憂心
英國保守黨領袖候選人都對中共立場強硬
英國議員計劃訪問台灣 英中關係持續緊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