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塗了道士給的眼藥後能見到鬼的人

作者:泰源整理
書生治好了眼疾之後,眼中所見的世界不一樣了。(曾晏均/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653
【字號】    
   標籤: tags:

宋朝時,江南人沈某家中幾代人都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路旁。這一帶的群眾對供奉諸暨(今屬浙江)東嶽廟很恭謹,每年到三月二十八日東嶽神天齊大帝生日時,全郡的技藝和方術之士都要集合於祠下,這些人往來都必經過沈生家門前。

紹興乙亥年(公元1155年),有三個道士在祭祀後返回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城北)。這一天他們經過沈生家門口稍事休息,其中有一位老道人,衣服破舊,另外二人身體較壯實,穿著也很整潔,他們都隨身帶著乾糧,還有馬勺之類。三人坐了一會兒之後,沈生走出來見他們,三人深深地施禮,請求給一點湯水以便泡飯。沈生除了答應他們的要求之外,又給了他們蔬菜和黃酒,三人都很高興。

吃過飯,老道士從容地告訴沈生:「您將來會害眼病。」接著他就解開腰間的小瓢,取出來三粒藥丸,說:「發病時可以用這個藥。」沈生「啊!啊!」漫應了兩聲。一會兒,他們將告辭時,又對沈生說:「中秋節我們還將從這裡經過,千萬在這門口等著我們,若見不著以後就不會再相見了。」沈生又是「啊」了兩聲回應。他之後就把藥丸放在佛堂裡隱蔽的角落,也沒有告訴家人,而他本人對此事也有點不大相信。

到了夏天六月,真是苦了沈生,他兩眼紅腫,極為疼痛,寢食難安。凡能找到的藥都試過了,眼疾不僅沒好,反而更為嚴重。這時他才想起道人的話,但已忘記藥放在什麼地方。到處尋找了一天,才在佛堂隱蔽處的塵埃中找到,用水泡開一粒,用銅筷子點入眼,他感到眼如冰雪,涼氣冷徹腦間,眼痛立即停止,腫也漸漸消失,當夜熟睡一覺,第二天雙目恢復如常。

沈生所住的地方離城十五里遠。城外有一座石橋,名叫跨湖,過去兵災戰亂時許多人在這裡被殺害。一天沈生騎驢進城,午後回來,當經過此橋時,他看見橋上橋下,有的人披髮流血,有的人無頭斷臂,三三兩兩地互相攙扶著,不知到底有多少,都奇形怪狀的。絲絲毫毫他都能看得十分清楚。

他驚恐萬狀,從驢上跌落下來,等到起來時,眼前仍然是那種情況。他且驚且走,乾脆把眼閉上,及至到家,已經日暮昏黃。晚上,他走出自己家房舍,在外邊,他看見田間水裡,也和在橋上所見一樣,嚇得他連忙回家了。幾天以後他又進城,回來時比前一次早一些,在橋上他依然看到了那種情況。他只有平心靜氣去對待,驚怖之情稍得以緩解。自此之後他都經常能見到,慢慢地習慣了,也就不再害怕。同鄉人也漸漸知道他有這種見到鬼的能力,許多人常常去問他這事。

郡裡的韓總管也於那時兵亂中失去了愛子,常懷念難忘。他把沈生叫去問他兒子的情況,沈生說:「小人只是能看見鬼物,若要叫我去召來或驅走它們,我沒有這種能耐。」韓總管說:「我對你的要求恰恰不是這樣。只是恐怕小兒的魂魄還在這裡滯留,請你給看一看。」韓總管領著沈生來到他過去的住所。沈生起初不知道看到的是誰,只是描述了其音容相貌、舉止和衣服的樣式,和韓總管兒子生前一絲不差。他說那鬼魂站在室中,韓總管全家大為悲慟。以後,來找沈生問家中親人死後情況的人,絡繹不絕,所問的事情,大抵都和韓家一樣,大家從此便稱沈生為「沈見鬼」。

五年以後,沈生這種能看到鬼的能力漸漸消失,也就不再出現這種情形了。提起那道士說過的中秋節相約見的事,他竟然忘了,好事的人常常為他惋惜。

下面再講一個「道士贈扇給讀書人,保全了他的性命」的故事:

宋朝東京(汴京)還未陷落之時,有一位讀書人從邊遠地區補入太學(所有落第舉人取其程度合格者補入太學,允許應試)。他在學習之餘,經常在學校前面的茶館獨坐。有一天,他看見一位道人手持道扇化緣,讀書人便把自己口袋中所有的錢全部給了他,其後五六十日都是這樣,之後他倆習以為常,道士接受施捨時沒有厭足之心,讀書人給他錢時也毫不吝嗇。

有一天,道士說:「每天都接受官人的施捨,今日將會回報給你,能先請我喝杯茶嗎?」喝完茶後,道士說:「我想告訴你一件事情,請你保密。官人最好儘快地離開,前途的事不必再問了。東京很快就會流血成河,恐怕禍及你身上。」

讀書人回到住處後,便收拾行李,準備離開。同住的人問起發生了什麼,他實話實說。他的同伴們或者嘲笑他,或者戲弄他,而這位讀書人心裡也猶豫不決。第二天,他又坐在茶館裡,道士又來化緣,看到他就驚訝地問:「官人為什麼還不走?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恐怕就來不及了。東京不出幾天就會陷落,城市裡來往的人一半都會變成鬼魂。」於是,道士用袖子上的布遮住讀書人的眼睛,讓他看,只見行人或者沒有頭沒有腳,鬼形異狀,變幻不一。讀書人這才開始感到害怕,這次他沒有告訴同伴,第二天一早就馬上離開了。

當讀書人剛走到城外時,這位道士又在那裡了,送別他說:「貧道沒有什麼東西可相送,只有這把扇子送給你遮太陽。你所走過的鄉村和道路,如果有人群嘲笑這把扇子,那他們就是鬼,千萬不要停下來。如果沒有人嘲笑這把扇子時,就可以放慢腳步緩行,但緩行到一定的地方,就可以把扇子扔掉。」說完話,道士深深地作了一揖,然後告別而去了。讀書人回頭一看,卻已經看不見道士的身影,他覺得很奇怪。

讀書人手拿扇子匆忙地走著,每經過一個地方,就會看到許多人相隨圍觀,有時幾十人,有時三五十人,甚至有上百人。這些人聚在一起指點嘲笑著他手中的扇子。才走了兩天,就有從後面趕上來的人說:「東京已經被攻陷了。」讀書人更加驚慌,加快了腳步。又走了兩天,嘲笑他的人漸漸減少了,再過了三四天,就再也沒有人嘲笑他了。

讀書人想起道士的話,就把這把扇子扔在田地裡。他走了半里路之後,心想道士贈送這把扇子是為了保全我的性命,現在我已經脫離危險了,怎麼可以忘記它和丟棄了它呢?於是他又回到原地想拾回扇子,卻發現扇子已經化為一個骷髏了。

資料來源:《夷堅志》、《湖海新聞夷堅續志》@*#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一個書生遭喪父之痛時,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時。後來他幸逢貴人,竟然幫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 何醫生給兩人病情相似的人開了同樣的藥,結果卻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說:「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藥的功效,也不在醫生的技術啊。」從此閉門謝客,許多年不再談醫術了。
  • 粵語中有這樣一句方言:「財來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幾多,著幾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說:一個人發起財來自有它的方法,無須你煞費苦心地去籌謀。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註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這一點道理來。
  • 成公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邊建了一座茅廬,以捕魚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時候,有個穿著濕衣服的人,哭泣著走來,成公以為他是個掉落水中而爬上來的人,於是就叫他進來,準備辦了酒飯,要招待他吃一頓,暖暖身子。後來這兩「人」發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親欠下巨債憂悶喪命導致家庭變故,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子和母親被騙入「瘦馬家」,等待她的是養肥後被出售的命運。直到「買主」來「挑貨」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對艱苦餘生,她怎樣選擇?屈從偷生?還是「寧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貪不取、一塵不染的人,對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經歷人生坎坷之後,得到豐厚的回報。請看本文講的兩個這樣的故事。
  • 亂世中,有人看似強盜,卻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卻是真正的強盜。看故事吧!
  • 明末清初著名詩文作家王猷定說:「古往今來,因為琵琶彈得好而聞名於世的人多了,可沒有一個人能與湯(應曾)先生相比!人如果沒有至性,情感就不會深入專一,那怎麼能流傳後世呢?」湯應曾彈奏琵琶怎般地感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