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涂了道士给的眼药后能见到鬼的人

作者:泰源整理
书生治好了眼疾之后,眼中所见的世界不一样了。(曾晏均/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653
【字号】    
   标签: tags:

宋朝时,江南人沈某家中几代人都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的路旁。这一带的群众对供奉诸暨(今属浙江)东岳庙很恭谨,每年到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神天齐大帝生日时,全郡的技艺和方术之士都要集合于祠下,这些人往来都必经过沈生家门前。

绍兴乙亥年(公元1155年),有三个道士在祭祀后返回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城北)。这一天他们经过沈生家门口稍事休息,其中有一位老道人,衣服破旧,另外二人身体较壮实,穿着也很整洁,他们都随身带着干粮,还有马勺之类。三人坐了一会儿之后,沈生走出来见他们,三人深深地施礼,请求给一点汤水以便泡饭。沈生除了答应他们的要求之外,又给了他们蔬菜和黄酒,三人都很高兴。

吃过饭,老道士从容地告诉沈生:“您将来会害眼病。”接着他就解开腰间的小瓢,取出来三粒药丸,说:“发病时可以用这个药。”沈生“啊!啊!”漫应了两声。一会儿,他们将告辞时,又对沈生说:“中秋节我们还将从这里经过,千万在这门口等着我们,若见不着以后就不会再相见了。”沈生又是“啊”了两声回应。他之后就把药丸放在佛堂里隐蔽的角落,也没有告诉家人,而他本人对此事也有点不大相信。

到了夏天六月,真是苦了沈生,他两眼红肿,极为疼痛,寝食难安。凡能找到的药都试过了,眼疾不仅没好,反而更为严重。这时他才想起道人的话,但已忘记药放在什么地方。到处寻找了一天,才在佛堂隐蔽处的尘埃中找到,用水泡开一粒,用铜筷子点入眼,他感到眼如冰雪,凉气冷彻脑间,眼痛立即停止,肿也渐渐消失,当夜熟睡一觉,第二天双目恢复如常。

沈生所住的地方离城十五里远。城外有一座石桥,名叫跨湖,过去兵灾战乱时许多人在这里被杀害。一天沈生骑驴进城,午后回来,当经过此桥时,他看见桥上桥下,有的人披发流血,有的人无头断臂,三三两两地互相搀扶着,不知到底有多少,都奇形怪状的。丝丝毫毫他都能看得十分清楚。

他惊恐万状,从驴上跌落下来,等到起来时,眼前仍然是那种情况。他且惊且走,干脆把眼闭上,及至到家,已经日暮昏黄。晚上,他走出自己家房舍,在外边,他看见田间水里,也和在桥上所见一样,吓得他连忙回家了。几天以后他又进城,回来时比前一次早一些,在桥上他依然看到了那种情况。他只有平心静气去对待,惊怖之情稍得以缓解。自此之后他都经常能见到,慢慢地习惯了,也就不再害怕。同乡人也渐渐知道他有这种见到鬼的能力,许多人常常去问他这事。

郡里的韩总管也于那时兵乱中失去了爱子,常怀念难忘。他把沈生叫去问他儿子的情况,沈生说:“小人只是能看见鬼物,若要叫我去召来或驱走它们,我没有这种能耐。”韩总管说:“我对你的要求恰恰不是这样。只是恐怕小儿的魂魄还在这里滞留,请你给看一看。”韩总管领着沈生来到他过去的住所。沈生起初不知道看到的是谁,只是描述了其音容相貌、举止和衣服的样式,和韩总管儿子生前一丝不差。他说那鬼魂站在室中,韩总管全家大为悲恸。以后,来找沈生问家中亲人死后情况的人,络绎不绝,所问的事情,大抵都和韩家一样,大家从此便称沈生为“沈见鬼”。

五年以后,沈生这种能看到鬼的能力渐渐消失,也就不再出现这种情形了。提起那道士说过的中秋节相约见的事,他竟然忘了,好事的人常常为他惋惜。

下面再讲一个“道士赠扇给读书人,保全了他的性命”的故事:

宋朝东京(汴京)还未陷落之时,有一位读书人从边远地区补入太学(所有落第举人取其程度合格者补入太学,允许应试)。他在学习之余,经常在学校前面的茶馆独坐。有一天,他看见一位道人手持道扇化缘,读书人便把自己口袋中所有的钱全部给了他,其后五六十日都是这样,之后他俩习以为常,道士接受施舍时没有厌足之心,读书人给他钱时也毫不吝啬。

有一天,道士说:“每天都接受官人的施舍,今日将会回报给你,能先请我喝杯茶吗?”喝完茶后,道士说:“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请你保密。官人最好尽快地离开,前途的事不必再问了。东京很快就会流血成河,恐怕祸及你身上。”

读书人回到住处后,便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同住的人问起发生了什么,他实话实说。他的同伴们或者嘲笑他,或者戏弄他,而这位读书人心里也犹豫不决。第二天,他又坐在茶馆里,道士又来化缘,看到他就惊讶地问:“官人为什么还不走?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恐怕就来不及了。东京不出几天就会陷落,城市里来往的人一半都会变成鬼魂。”于是,道士用袖子上的布遮住读书人的眼睛,让他看,只见行人或者没有头没有脚,鬼形异状,变幻不一。读书人这才开始感到害怕,这次他没有告诉同伴,第二天一早就马上离开了。

当读书人刚走到城外时,这位道士又在那里了,送别他说:“贫道没有什么东西可相送,只有这把扇子送给你遮太阳。你所走过的乡村和道路,如果有人群嘲笑这把扇子,那他们就是鬼,千万不要停下来。如果没有人嘲笑这把扇子时,就可以放慢脚步缓行,但缓行到一定的地方,就可以把扇子扔掉。”说完话,道士深深地作了一揖,然后告别而去了。读书人回头一看,却已经看不见道士的身影,他觉得很奇怪。

读书人手拿扇子匆忙地走着,每经过一个地方,就会看到许多人相随围观,有时几十人,有时三五十人,甚至有上百人。这些人聚在一起指点嘲笑着他手中的扇子。才走了两天,就有从后面赶上来的人说:“东京已经被攻陷了。”读书人更加惊慌,加快了脚步。又走了两天,嘲笑他的人渐渐减少了,再过了三四天,就再也没有人嘲笑他了。

读书人想起道士的话,就把这把扇子扔在田地里。他走了半里路之后,心想道士赠送这把扇子是为了保全我的性命,现在我已经脱离危险了,怎么可以忘记它和丢弃了它呢?于是他又回到原地想拾回扇子,却发现扇子已经化为一个骷髅了。

资料来源:《夷坚志》、《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点阅【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距离嘉兴三塔湾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边。塔上下共七层,高约十余丈,中层刻有“鹤秀”两个大字。塔面临大河,背后全是农田,旁边并无寺庙。路过的人以为是当地人为镇压风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却不知道塔名是什么意思。后来问秀水县的人,才知道塔并非为风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 浙江海宁地区有一姓查的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考上,家中十分贫苦。有一天,他来到了关圣祠祈祷,随后求得一签,签诗中有“南贩珍珠北贩盐”一句,于是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进入都市去经商。经商无着,因缘际会,因为帮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业。
  • 王皇后与永历帝感情非常好,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将风雨飘摇的南明苦苦撑了十六年。示意图。(公有领域)
    一个书生遭丧父之痛时,未婚妻被改嫁,赴考之日正是他失婚之时。后来他幸逢贵人,竟然帮他找回了未婚妻,挽救了婚姻。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 何医生给两人病情相似的人开了同样的药,结果却大不同。他茫然若失地说:“今天才知死生在命,不在药的功效,也不在医生的技术啊。”从此闭门谢客,许多年不再谈医术了。
  • 粤语中有这样一句方言:“财来自有方,唔使咁彷徨。吃几多,着几多都系整定噶。”意思是说:一个人发起财来自有它的方法,无须你煞费苦心地去筹谋。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都是注定的。本文的故事就能反映出这一点道理来。
  • 成公为人耿直,性好善良,老了就在水边建了一座茅庐,以捕鱼为生。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有个穿着湿衣服的人,哭泣着走来,成公以为他是个掉落水中而爬上来的人,于是就叫他进来,准备办了酒饭,要招待他吃一顿,暖暖身子。后来这两“人”发生了一段“超人”而感人的故事。
  • 父亲欠下巨债忧闷丧命导致家庭变故,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和母亲被骗入“瘦马家”,等待她的是养肥后被出售的命运。直到“买主”来“挑货”那一天,她才豁然明白!面对艰苦余生,她怎样选择?屈从偷生?还是“宁做乞丐而死,而不受辱而生”呢?
  • 平日作人做事不贪不取、一尘不染的人,对人存一份厚道、一份好心的人,可能在经历人生坎坷之后,得到丰厚的回报。请看本文讲的两个这样的故事。
  • 乱世中,有人看似强盗,却是地道的好人;有人看似好人,却是真正的强盗。看故事吧!
  • 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王猷定说:“古往今来,因为琵琶弹得好而闻名于世的人多了,可没有一个人能与汤(应曾)先生相比!人如果没有至性,情感就不会深入专一,那怎么能流传后世呢?”汤应曾弹奏琵琶怎般地感人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