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邓医谈养生】耳念珠菌致病性强

文/邓正梁(济德中医诊所院长)

2009年,在日本东京都立老年医院从一名70岁日本妇女的耳道中分离出耳念珠菌后,首次描述了耳念珠菌。 (123RF)
人气: 4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04月18日讯】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类体内,包括皮肤、口腔、肠道和生殖道等部位。在正常情况下,它并不会引起感染或疾病。2009 年,在日本东京都立老年医院从一名 70 岁日本妇女的耳道中分离出耳念珠菌后,首次描述了耳念珠菌。

然而,当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身体内部环境发生改变时,耳念珠菌就可能过度生长并引起感染。这种感染称为念珠菌症(Candidiasis),常见于口腔、阴道和皮肤等部位。在严重情况下,耳念珠菌也可能导致血液感染和器官感染,这些感染可能会威胁生命。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类体内,包括皮肤、口腔、肠道和生殖道等部位。(123RF)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种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类体内,包括皮肤、口腔、肠道和生殖道等部位。(123RF)

治疗耳念珠菌感染通常使用抗真菌药物,例如氟康唑(Fluconazole)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药物。预防耳念珠菌感染的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避免穿紧身衣物、保持充足睡眠和摄取足够营养等。

常见的原因

⊙免疫系统受损
当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损伤时,例如由于疾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放疗、化疗等原因,就容易导致耳念珠菌过度生长并引起感染。

⊙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但同时也会破坏人体内的有益菌群,这就可能导致耳念珠菌过度生长。

⊙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也容易导致耳念珠菌过度生长,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
戴隐形眼镜的人士如果没有正确清洗和消毒隐形眼镜,就可能感染耳念珠菌。

⊙湿度和温度
湿度和温度较高的环境更容易滋生耳念珠菌,因此在潮湿和闷热的环境中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总之,感染耳念珠菌的原因有很多种,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

引起其他部位之症状 

⊙口腔感染
口腔感染是最常见的耳念珠菌感染类型之一,可能会导致口腔内的疼痛、发炎、溃疡、白斑等症状。重症感染可能会影响吞咽、进食和呼吸。

⊙阴道感染
阴道感染会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搔痒、灼热、疼痛等症状。重症感染可能会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导致尿频、尿急、疼痛等症状。

⊙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可能会导致搔痒、灼热、发红、疼痛等症状。重症感染可能会引起皮疹、溃疡、红斑等皮肤疾病。

⊙血液感染
在免疫系统受损或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人中,耳念珠菌可能会进入血液系统并引起血液感染,这种情况很危险,可能导致败血症、心血管疾病、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总之,感染耳念珠菌的后果取决于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预防方法

⊙保持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每天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耳念珠菌的风险。

⊙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从而增加感染耳念珠菌的风险。因此,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避免穿紧身衣服
穿紧身衣服可能导致皮肤潮湿,这是耳念珠菌生长繁殖的理想环境。因此,尽量穿宽松透气的衣服,保持皮肤干燥。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避免与感染耳念珠菌的人接触,尤其是直接接触其皮肤和体液等。

⊙加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膳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耳念珠菌的风险。

预防耳念珠菌感染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果需要进行长时间或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例如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或静脉导管,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因多重耐药性,耳念珠菌引起越来越多的临床关注。在体外,超过90%的耳念珠菌分离株对氟康唑(fluconazole)具有耐药性,并且3~73%的耳念珠菌分离株对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具有耐药性,而其他三唑类药物(泊沙康唑、伊曲康唑和艾沙康唑)表现出更好的活性。据报导,在分离株中,有13~35% 对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具有耐药性;然而,大多数分离株对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敏感。

责任编辑:黄郁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