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山大学升级人体感测技术 5秒判读有助人命搜救

中山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王复康(左起)与博士生钟季勋、石如吟。(中山大学提供)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5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袁世钢台湾高雄报导) “自我注入锁定(SIL)雷达系统”过去常用于监测人体呼吸、心跳等生理讯号,中山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王复康将其应用在“人体存在感测”领域,使感测准确度提升至97%以上、感测时间仅需三分之一,且距离至少可达10公尺,将有助于提高救灾效率。

自2009年起研究“自我注入锁定(SIL)雷达系统”的王复康,研发出更精细的“调频相位自我注入锁定雷达(FMPSIL)”,并将通讯领域常用的统计分析算法运用于感测领域,打造出全新的“人体存在感测雷达技术”,非接触感测距离可达10公尺以上、灵敏度是传统架构连续波雷达(CW)的100万倍,且具有可调频、输出频率更为稳定等优势。

王复康表示,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这项技术对单一移动目标感测的准确度从82.11%提升至97.32%,成功克服频谱泄漏问题;而原本需要3至4个呼吸心跳周期(约15至20秒)的侦测时间,在计算流程最佳化后,可透过波形分布判断人数和位置,耗时仅需1个呼吸心跳周期(约5秒),大幅缩减了运算与观测时间。

对比过往红外线感测、超声波感测和微波电磁波感测,王复康指出,研究成果可以避免发生在座椅感测器上放置物品却被误判为有人占用,或车用麦克风感测却因乘客熟睡无声而侦测失败等情形,同时解决摄影机可能侵犯隐私的问题。

此外,王复康说,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在救灾,有望帮助救援人员更快找到受困人员,预计可缩短六成的感测时间,并提供健康状况等资讯,提高救援效率。若应用于室内防护上,如果发现侦测对象一直待在浴室或突然消失不见,就有可能是跌倒或发生意外,具警示效果。

中山大学表示,王复康现为中山大学特聘年轻学者,研究成果获世界各国专利共62件,并透过产学合作促进产业升级,签约金额已逾新台币1亿元。此项创新发明可提供零死角、不间断、全自动的非接触生理征象量测功能,应用领域已拓展至健康管理、长期照顾、防疫及畜牧产业,下一阶段将扩展至动物育种、车内感测与智慧建筑等产业,发展可期。◇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