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北明:舊年禮物–路邊的野花你要採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折騰義和團和八國聯軍的事情已經有日子了。說到了八國聯軍罪行之一的“燒”,幾個月前,從國會圖書館東亞部的參考資料架子上,曾經複印過一部奇書:《中國火災大典》的有關章節。雖然自信對大陸當代歷史教科書的宣傳色彩已經有了相當的免疫力,其中關於八國聯軍的焚燒事件和義和團的焚燒事件,統計下來,二者的數位之間比例仍舊讓我驚訝不已。這個“大典”中所錄火焚事件,全部是從各類方志、筆記、史籍、文獻中直接摘錄的,沒有任何加工和指導性的說教。這在當代大陸史料中,十分罕見。可能因為這不過是一部關於火災的記錄,無涉意識形態。然而,我無法進一步確證這部著作的可信度,因為我數月前的複印,除了一個封面和諸多有關內文,沒有提供更多的關於這部“大典”的資訊。早就知道我還得去國會圖書館一趟,專門查查這部書的出版年月,以及是否有相關的前言後記出版說明等等。

路程不長,一去來回三兩個小時,如果趕上上下班高峰,時間更長些。可是相比較案頭其他工作的重要性,我竟然一直均不出這點時間去了結這樁不大的“文案”。而且萬一沒有所需資訊,我去了也是白去。於是我找出號碼,拿起電話,撞大運。

國會圖書館東亞部的中文區。我先問人家,您說不說中文?說?好;能不能幫我一個幫?能?好;可不可以幫我查查某書某年出版某前言?可以?太好了!

於是人家去為我找出開架的這部上中下三大卷參考大典。然後在電話裏回答我:這書某某年出版,而且有“前言”。

妥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我去把前言複印下來,或者去了坐在那裏閱讀前言。肯定不虛此行。不過我還是黏住人家不放。我拽著一線希望在電話裏對人家放風箏:

“不好意思,您能不能把“前言”複印下來,傳真給我”?

說完之後,心裏覺得太過份。國會圖書館的書從不外借,讀者自己複印所需資料是延長閱讀時間的必要手段。那裏各主要閱覽室均備有影印機,還有複印卡刷錢機,還有辦理複印卡的程式。自己為了省時間,居然要求人家給複印,還要求人家給傳真過來!於是不等回答,又說:兩毛錢複印一張,我把錢用現款方式給您寄過去。人家就問:你在哪兒?

我真是理虧!我就在國會圖書館所在的華盛頓城裏。我於是所答非所問地告訴人家我在什么什么地方工作。我又保證了一遍:“我把複印費用寄給您”。

人家回復:我先去問問這裏的規矩好不好?

我就頂風拉直線了:“您不用問,一問准不行。要是讀者都我這樣兒,您們還不得累死?就求求您了。”既然人家不斷然拒絕,我的風箏就有一線希望。我就可能節省幾個小時的時間。可是人家說:

“我新來,不熟悉規矩,得問問。”

“您不用問,兩毛錢複印一頁,是讀者自己的事情。要是您們那裏有滿足讀者這類要求的規定,您這活兒可就太累了!”我自己曾經從那裏複印過太多資料,我想我知道得比這人清楚。

“您先別急,等我問問。”

人家堅持請示指示。

我差點就把電話掛了。

然而沒掛。

我抻著線,讓風箏堅持著在國會圖書館東亞部上空飄呀飄。

然後我聽見了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

“行。我給你複印。你的傳真號碼是多少?”

“……”

我是不知道先說什麼好:保證寄費?還是謝謝幫忙?

“您的傳真號碼……”

“您是說您請示過了,可以給我複印傳真?”

“是呀。告訴我您的傳真號碼,”然後又回答我說,“複印的錢不用寄,沒有幾頁。”

十分鐘之後,我在傳真機上收到了圖書館給我傳真過來的所需資料,14頁。末了,人家除了知道我在哪兒,連我姓甚名誰、幹什么的全不知道;而我,只知道人家姓雙木“林”。

“橫觀八萬里,縱覽六千年”;“撒下一張大網”,“地毯式大搜查”;“全國五萬二千餘家圖書館、檔案館、地方誌辦公室……查閱了圖書、報刊、檔案30余萬卷、冊,搜集到火災、消防史料13萬餘條”;“為保持原始行和體例的一致性,以便讀者可以直接利用原始資料,故均未作改動”;“對其中一些衆說紛紜的火,如……清大火燒圓明園……大火等,則刻意多方採集資料,大量選用近現代人的研究成果,和當事人的回憶文章。”讀著上述《中國火災大典》的編輯宗旨、編輯過程、編輯方式,除了確證這部大典“信今傳後”的永久學術價值,心裏還湧動著另一種感動。

舉手之勞,造福他人,修行自己。這樣的事情以後應“當仁不讓”呢。

在給這位國會圖書館中文部電話裏的“人家”寄的感謝卡上,我說:“您的幫助不僅節省了我的時間,而且讓我覺得溫馨快慰。今天是舊年的最後一天,謝謝您給我的一年中最好的禮物!”

沒寫上的話還有—是說給自己聽的:

不要總是那么步履匆忙,風塵僕僕!即便你擁有所有中國舊年加起來那么多的理由,生活有時需要卸下重負,信步由韁,隨意走走停停轉轉。路邊的野花你要采。空中的風箏你要讀。偶爾手邊一棵斷枝也許正醞釀歡樂的成長,沒有人注意到的乾涸可能正聚積生命的潛能。你不知道。但要把斷枝扶起來,把清水澆下去。然後,仔細憑風,聽雲,看星星。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全仗你是否悟透:滿把的歲月要走得乾淨從容,竟只需一把”慈悲”的鑰匙。

記於2002歲末

(大紀元“文壇風景”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