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舒适和美味“對抗”到底 健康需要倒行逆施

標籤: ,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7日訊】食物:見好就收

  協和醫院的史佚繁教授在減肥大會上指出,除了一看便知的動物脂肪之外,任何吃起來香、酥、甜、軟的食品都隱藏著危机,這些可口的特性都是由于脂肪含量高造成的。比如點心中的蛋糕、麻花之類聞起來就讓人食欲大開的,都容易引起肥胖。

  与此同時,可口的飲料,比如可樂的熱量也不能低估。一般來說,一听可樂的熱量要步行40分鐘才能消耗掉。

飲食:見鮮輒止

  雖然海鮮比起動物肉類熱量偏低,但另一個問題是它可能導致“痛風”。

  很多人在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腳趾“扭”傷了,實際上他們患了代謝性疾病——痛風,紅腫處就是沉積下來的尿酸,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會進一步引起關節變形,直至腎臟損害、腎功能衰竭。

  海鮮、動物內臟、蘑菇和酒乃至鮮湯、靚湯中都含有“嘌呤”(讀音:pià olì ng,有机化合物,在人體內嘌呤氧化而變成尿酸??,加速體內尿酸的濃度,是誘發痛風病的“罪魁”。

  痛風病屬于“富貴病”,85%是肥胖者。其中很多是收入高、運動少、應酬多的白領上班族,發病年齡從以前的50歲以后提前到目前的30歲左右,經常是在一次豪華的海鮮宴后,第二天清晨突然發病。

味道:自找苦吃

  中醫理論中,苦味的食物能夠清熱去火。苦瓜、芥藍、柚子等苦味果蔬以及苦丁茶、蓮子心等苦味飲料正在成為土法食療,而保健食品也從過去的補養變成了現在的攻補兼施,決明子、番瀉葉等要緩瀉中藥逐漸進入了“自找苦吃”保健譜。

  其實這個“苦肉計”在中國的唐代就被醫家意識到,自己活過了百歲的名醫孫思邈的長壽秘訣就是“要長生,腹常清。”他推崇的養生之法不是吃補藥,而是吃瀉藥,通過減少毒素在體內的蓄積而健康長壽。

獻血:奉獻是福

  目前,我國的無償獻血已經不像以前一樣需要反复動員,很多懂得一些醫學道理的人,把定期獻血當成了自我保健的方式。

  首先是四五十歲的人們,因為檢查出了血液黏稠度增加,有中風發生的可能而來奉獻的,獻出的200毫升血,使他們身體的血液變稀,作用几乎可以和靜脈點滴活血藥相近,在救人的同時,也等于給自己來了一次預防中風的治療。在這個道理被人們意識到之后,很多超過了獻血年齡的人每年定期來血站獻血一次,利人利己。

動作:爬行倒立

  目前頸椎病的發生几乎比比皆是,而且年齡從以前的40歲,提前到現在的二十几歲,甚至十几歲的學生。沒有體力勞動和長時間的伏案寫字是這种退行性疾病普及的原因。北京積水潭醫院的田偉教授解釋說,人是從爬行動物演變而來的,人的骨骼其實并不适于現在的直立姿態,這种姿態下的脊柱不可能健康一生的,所以會隨年齡的增加而毛病頻出,會發生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一系列圍繞脊柱出現的疾病。因此應該在可能的時候,每天像嬰儿一樣爬行30分鐘左右,使脊柱恢复它最适合的原始狀態,暫時減輕一下負擔。

此外,堅持有規律的倒立,也能預防和治療各种長期直立和勞累帶來的疾病,特別是腦血管疾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簞食】無麵粉~底特律風格的鷹嘴豆披薩
發芽蒜頭營養大不同 可以這樣吃
【一簞食】小豆蔻煨雞
【一簞食】杏仁魚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