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李渡元代遺址破解中國白酒起源之謎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中國大陸考古學會會長徐蘋芳透露,從目前已知的考古資料來看,二00二年新發現的江西李渡遺址,是中國白酒的一個發源地,破解了人們一直探尋的中國白酒起源之謎。

新華社今天報導,李渡無形堂元代燒酒作坊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遺跡最全、遺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且最具鮮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白酒,俗稱燒酒作坊遺址。也是目前中國及至全世界証明元代蒸餾酒產生、發展,並在科技史上取得突破的最好的遺址。

李渡無形堂元代燒酒作坊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李渡鎮,是江西李渡酒業公司在二00二年六月改建老廠無形堂生產車間時發現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後對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批元代(公元一二0六至一三六八年)採用地缸發酵生產蒸餾酒的酒窖、水井,以及明代(公元一三六八年至一六四四年)的爐灶、晾堂、蒸餾設施等種類的釀酒遺跡,已發掘的部分還出土了南宋(公元一一二七年至一二七九年)至清(公元一六一六至一九一一年)的遺物三百多件,其中七十多件是陶瓷酒器。

專家介紹說,元代酒窖的發現,不僅首次用實物印証了中國古代醫藥學專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之」,而且最低限度可把生產固態或半固態發酵蒸餾酒的時間,推到元代甚至更遠。出土的七十多件不同時代的盞、盅、壓手杯等陶瓷酒器,它們在形狀和大小上呈逐漸變小的趨勢,反映了中國白酒起源、酒精濃度提高和發展的情況。

在李渡遺址發現之前,中國白酒起源和工藝流程,在考古界、白酒界和科技史等領域都是未解之謎;中國大陸一九九九年考古十大發現之一的四川水井坊白酒作坊遺址,反映了明朝中期釀造白酒的部分工藝,約比李渡遺址晚近兩百年。李渡是江西古鎮、江南糧倉,釀酒歷史可上溯到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大文豪王安石、歐陽修、詞人晏殊等每過李渡必豪飲一番。因此這裡留下了「聞香下馬、知味攏船」的美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媒體報導,安徽省舒城縣原龍舒白酒廠昨天爆炸,酒廠安裝酒罐的房屋屋頂瓦片被炸得所剩無幾,牆壁也被炸出幾個大窟窿,現場有一人受到大面積的燒傷。江淮晨報今天報導,據清理爆炸現場的原龍舒白酒廠幾名職工指出,酒廠原有約三百名工人,因經營不善於去年八月宣佈破產,酒廠有六個五公尺高、總容量能裝三百噸酒精的大鐵罐閒置,近期有一收購廢品的浙江紹興人段某想收購鐵酒罐。報導說,昨天上午九時左右,段某爬上大鐵罐想借助打火機火光看看酒罐鐵板的厚度,沒想到一下點燃了鐵罐內殘存的酒精。段某當場被大面積燒傷並被氣浪甩到地上,目前正在醫院救治中。
  • 趙鼎剛強不屈,保國忠心九死不移;朱穆專心攻讀,狀似痴愚。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在中國古代,民間一直流傳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這話在學儒之人中頗為流行。因古代的儒學與醫學皆源於上古之道,於是儒生與醫生所承擔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處。
  • 趙奢沒有因為許歷地位低就輕視他,而是謙虛地採納了許歷的建議,所以才能以弱勝強,打敗秦軍。
  • 王豹善於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響,也擅長唱歌。董狐據實書寫史事,不隱瞞作假。
  • 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沈善寶,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蘇秦用錐刺大腿,提醒自己發憤苦讀;李勣為姊姊煮粥,不小心燒到鬍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