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冬虫夏草

容子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9日訊】 “冬虫夏草”,顧名思義,就是它冬天是虫,夏天是草,所以得了這么一個形象生動的名字─冬虫夏草,它与鹿茸、人參一起被稱為三大補品。

清代的蒲松齡有詩曰:“冬虫夏草名符實,變化生成一氣通。一物竟能兼動植,世界物理信無窮。”那麼,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樣“變化生成一氣通”的呢? 原來在高原地區,有一種名叫虫草菌的真菌,它的子囊孢子成熟後,隨風飄揚,散落土中。高原地區又有一種名叫蝙蝠蛾的昆虫,它的幼虫在土壤中蟄居過冬。虫草菌的孢子遇到蝙蝠蛾的幼虫,便鑽入幼虫的體中,萌發成菌絲體,吸收幼虫體內的營養,把它的體內營養消耗得一乾二淨,菌絲體也就充滿整個虫體,使蝙蝠蛾幼虫表面看來仍然是一條虫的樣子,實際上只是一個殭屍空殼了。到了夏季,溫度升高,菌絲體穿通虫殼頭部,長成一條真菌的子座,看起來象草一樣。

在中國古代醫學典籍中有很多關於虫草的記載。清朝汪昂的《本草備要》描述:“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止勞咳。四川嘉定府所產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蠶,有毛能動,至夏則毛出土上,連身俱化為草。若不取,至冬復化為虫”。《本草綱目拾遺》、《本草從新》、《黔囊》、《文房肆考》、《四川通志》、《本草圖說》等古藥書中都對冬虫夏草有記載。《本草綱目拾遺》稱“冬虫夏草,功同人參”,還能“補精益髓”。《藥性考》稱其“味甘性溫,秘精益氣,專補命門”。《本草備要》記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本草正義》還稱它為治痞症、虛脹、虛疲之聖藥。《中藥志》指出其治“虛勞咳血,陽□遺精,腰膝酸痛”。在《文房肆考》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

有個名叫孔裕堂的人,是桐鄉烏鎮人,講述他的弟弟患虛弱症,出汗多,即使是在炎熱的盛夏,呆在房門緊閉的房間裡,處在帳中,仍然怕風怕冷。得病三年,醫藥無效,病得愈來愈嚴重。後來有位親戚從四川來,送他三斤冬虫夏草,他每天用虫草與肉類蔬菜燉了吃,慢慢地一天天好起來,最後就完全痊癒了。 [1]

[1]:【原文】《文房肆考》:“孔裕堂,桐鄉烏鎮人,述其弟患怯,汗大洩,雖盛暑,處密室帳中,猶畏風甚,病三年,醫藥不效,症在不起,適有戚自川解組歸,遺以夏草冬虫三斤,遂日和葷蔬作肴燉食,漸至痊癒,因信此物之保肺氣,實腠理,確有征驗,嗣後用之俱奏效。”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杏林漫步】妙手回春的樑新和趙鄂
【杏林漫步】七個銅板
【杏林漫步】水土不服
【杏林漫步】 許裔宗論診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