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山夜話】從二醫案看中醫的整體觀

若萍子

人氣 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3日訊】上一世紀八十年代,筆者曾經用純屬中醫內科的同一常用方劑治愈過兩個病人,其疾病分別屬于眼科和痔瘡科。這兩個病例的成功,使筆者對中醫越來越細的分科治療的合理性有過認真的思考,對中醫理論的深刻內涵和它涵蓋的現象的寬度有了更多的實感。現將此二案列釋如下,作為本篇討論的引子。

案一。XXX,女,不到三十歲,工人。自述在一段時間內眼睛昏花,隨后發現眼內已長大片翳子(西醫稱“白內障”)。去眼科兩次,不見好轉,翳子轉多轉大,且有連成一片之勢。与眼科醫生約定兩周后作手術,但又顧慮手術不成功導致雙目失明,愿意“試一試”中醫內科治療。觀察病人言語輕微,面色晃白;自言倦怠貪睡,不喜言談,更不想動;查看舌象,苔薄舌軟色淡;脈略遲而細。一派中气不足的典型症狀。思其眼生翳子必為中气下陷、清陽不舉,肝失滋養所致。只要補中益气、提升清陽,可望翳散云開、重見光明,避免手術。故用“補中益气湯”稍加入肝之藥。一劑服后,第三天再診,翳子已減少、變小,病人自覺視力大增。守原方再進二劑,大小翳子全部散淨。离兩周作手術的日期還有四、五天,病人自去眼科取消手術約定。

案二。XXX,男,三十多歲,工人。多年痔瘡不愈,頻頻复發,發則阻礙行動,常須靜臥待其慢慢收回。最近發展到痔瘡科醫生認為必須動刀的地步。病家偶然得知,內服中藥可能有效。自述長期痔痛,睡眠不好,時覺頭昏眼花。夏日雨后發病更頻。觀其面色,暗淡無光;言語輕飄,四肢不健;食多而不長肌肉,睡多而不長精神;查看舌象,苔白微膩,木然無光;脈三部皆有弱相。意其初為陰傷,腎水有虧,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而頭昏眼花;木克土而脾傷,則食而無功,水谷精華不能為其所用,終至气血兩虛。血虛則不能安眠,故長期睡眠不好;气虛則不能提攝,脾虛則不能疏導,故一遇內外濕邪便致痔瘡脫出。法擬補中培土、上提下導。方用“補中益气湯”加蓮米、薏仁等建脾疏導。當晚初劑煎服一小碗。次日清晨,滿臉笑容來報,昨晚睡眠特佳,今早痔瘡如失。

上列二案均以同一內科常用方劑而收到奇异效果,究其所以,無非是堅守了“辨證施治”的原則,而不宥于按疾病分科的束縛。從實踐中的觀察來看,按病分科容易把醫生的思想引入局部細節的考慮中,導致對全局思考的忽視。雖然中醫歷來就有內外兩科治法的區別,但那只是方法的不同,而不是把醫生分成不同的類別。張仲景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留名醫史,但据稱他還能作開胸手術[1];《難經》的直系傳人曹原,也是兼精內外科方法,可以開胸洗腸的神醫[2]。華佗以外科手術著稱,那是當時戰爭頻繁、外傷急症病人特別多的原因。在他失傳的典籍中是包括內科方法的。

根据中醫的整體觀,人體是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任何一部份的問題都是全體的問題,都可根据各部份之間的聯系而找到不同的治法。利用五行配五臟以及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分析各臟之間的相互影響,認清疾病的“標本”和傳變方向,往往能收到極好的效果。比如我們舉的第二個案例中,就得用五行理論來分析不同臟器之間的相互影響并幫助立法處方。

不但人體是一個整體,人體与周圍環境又能构成一個整體,互相影響,從而把環境的反常變化表現為人體不同形式的病變。這就是《內經》所講的“五運六气”的基本觀點。“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懮恐”[3],因此人的情志,進而健康,是應天而變的。“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4]。“升降出入”即產生万物的運動,是有常有變的,守常即安,反常便“災害至”。

那么,“人體与周圍環境”的概念中,“周圍環境”又指多大的范圍呢?“太虛寥廓,五運回薄。衰盛不同,損益相從。[5]”這個互相影響的過程可以一層一層地進行下去,直至無窮。六極八荒,“太虛寥廓”,整個宇宙都在其中!有沒有誰可以跳出這個互相影響的范圍而不在其中呢?有!“与道合同,唯真人也”。因為你要能跳出這個范圍,實際上已經達到“不生不化”的超高境界了,而這樣的境界就只有通過修煉,修到“与道合同”,修成“真人”[4]。

雖然這里是把治病當作主要的考慮目標,但在病因、病理和治療方面,卻要求醫家要具備十分高深的理論修養。實際上,這一部份理論在《內經》中常稱為“道”:“天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善言天者,必應于人;善言古者,必驗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6]”既然是“道”,那就會“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天殃。[3]”

因此,古代醫家的最高准則還是“道”,要處處守道,不可“無道行私”,否則“必得天殃”。這就和儒家的圣人,以至佛道各家修煉人的准則一致了。圣人治世,醫家治人,所治不同,其理則一。

參考資料

以下各條引文中,凡未注書名者,均引自王冰注解、林億等校正的《黃帝素問》,即《黃帝內經》的“素問”部份。
[1] 《抱朴子》:“仲景開胸,以納赤餅”,轉引自《保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人有此三者,是謂坏府”條下注;
[2] 《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六)王勃,正見网,2003年1月25日;
http://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25/20171.html
[3]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4]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5]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6] 《气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正見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醫山夜話】彩虹升起在雨中
【醫山夜話】鼻淵
『醫山夜話』信任
【醫山夜話】他得的是什麼病?(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