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解體前 有一分鐘應變時間

人氣 15

【大紀元7月17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張其賢╱本報專用紐約時報十六日電〕今年二月發生的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意外事故調查又有新進展。太空總署研判各項資料後認為,在返航中解體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機上的太空人從知道太空梭發生狀況到太空梭解體之間,其實有將近一分鐘的應變時間。

 目前太空總署正檢討如何改進太空人在最後應變時間內的存活能力,並希望上述改進結果可運用到未來的太空梭上,甚至可用來修改目前尚存的三艘太空梭設計。

 今年三月在德州找到的太空梭「軌道實驗支持系統紀錄器」,運作時間一直持續到失事當天的上午九點零分十八秒,專家研判這可能就是太空梭解體的時間點。「軌道實驗支持系統紀錄器」是一種感應記錄系統,它會記錄太空梭的各項資料,直到太空梭解體為止。

 調查專家根據「軌道實驗支持系統紀錄器」所儲存的資料,設法重建太空梭發生狀況後機員艙的情形。這些數據顯示,失事當天上午八點五十九分二十八秒時,太空梭指揮官哈斯本已經知道太空梭左翼過熱,三十秒後,紀錄器又記下了兩秒的資料,這兩秒資料顯示此時機員艙狀況仍良好。在此之後,紀錄器又持續運作了十八秒。調查人員推測,從八點五十九分二十八秒到九點零分十八秒,哈斯本等七名太空人有近一分鐘的反應時間。數據顯示,八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時,自動駕駛功能收到將機艙與梭體分離的指令,調查人員認為,這可能顯示哈斯本等試圖操縱住正在改變方向的太空梭。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機艙裝有一根橫向滑桿,太空人可在發生事故時滑出機艙跳傘逃生。可是以太空梭失事時的高度與速度,這項逃生系統無法奏效,機長也必須在救回太空梭與放棄太空梭之間迅速作出決定。(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哥倫比亞號失事調查新進展
絕緣泡綿脫落 導致太空梭失事
調查人員發現哥倫比亞號解體"元兇"
泡沫絕緣碎片擊毀哥倫比亞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