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老國瑞士 一年公投四、五次

自由時報特派記者胡蕙寧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以公民投票來表達「公民意思的直接民主」,在歐洲歷史已久,小自村鎮大至歐洲聯盟,論戰不休、各持己見的重大議題,最能服眾的方式就是「公投論輸贏」。

 這之中最為有名的「公投老國」就屬瑞士,翻開瑞士聯邦的「公投史」,長表一掛可以回溯到一八四八年的公投紀錄。今年分別在二、四、五月已經舉行過三次公投,而接下來十月與十一月都還各有一場「公投盛會」。

 在瑞士法定的「必經公投事項」裡,首先是有關修憲議題與更動憲法內容有關的協定或條約,其次是在瑞士州理事會拒絕或持相反意見時提案施行新法、修改或廢除法律,最後一項就是關於興建核能設施等事項。每一遇到這些相關提案或是議題,瑞士公投就是免不了的「公民審判」。其他非必經公投事項,但具備法定條件,例如對於財政預算與建築方案等等,也可能在達到一定的連署之後,利用公投來做最後裁決。

 公投時間表 排到二○二○年

 於是加入政治選舉事項與近年來急劇上升的「重大事件」,可以發現瑞士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平均一年四到五次的公民投票已經是稀鬆平常,聯邦政府的「年度公投事項與時間表」更是已經排到了公元二○二○年!

 例如最近一次在五月十八日舉行的大公投,諸多修法提案中也出現了是否「放棄核能發電」一項,最後結果顯示,瑞士公民暫時還是決定停留在核能發電的階段,拒絕立即搭上非核家園的「歐洲時尚列車」。

 歐洲這幾年已經有德國、義大利、瑞典與荷蘭等五個國家國會通過決議,放棄核能,以發展再生能源來供應電能。

 擁核、反核 交由公投決定

 瑞士五月這場公投,關於「發電無核(Strom ohne Atom)」這部分尤其受到周邊鄰國的重視。瑞士目前核能發電佔全國總用電量的百分之四十,反核人士認為核子反應爐都是「潛在性的核子炸彈」,計劃到二○一四年,將瑞士境內的五大核電廠逐步關閉,這之中鼓勵興建再生能源發電廠。

 瑞士反核人士評估算出,在放棄對外國輸出供電並節約多餘消耗下,逐步停止核能供電在瑞士不但沒有供電不足問題,科技上也可行、經濟上足以承擔、用電更安全可靠、甚至還能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而二氧化碳廢氣排放量也不會因此增加。

 瑞士反核人士甚至在公投之前就提出「後備方案」,也就是當公決反核不成,將再舉行二次公投,決議未來十年中停蓋新核能廠,現行核能發電廠以四十年營運期間為限,延長營運必須再由公投決定。

 但是擁核勢力龐大,該國國民黨與核能廠全力反撲,警告非核供電之後將陷入「用電危機」,然後就是「高電價時代」的來臨。瑞士媒體之前就不看好這次的「反核勝算」,認為該國目前的「反核氣氛尚未成熟」。瑞士上一次的反核公投案是一九九○年,擁核方面險勝。

 這次結果相較於上次、甚至一九七九年以來所有的反核立法公投,都明顯地讓反核人士更失望,因為贊成核能與反對的結果差距拉大。更令人意外的是,連「後備方案」都遭到公投否決。

 瑞士的能源部長洛以恩別克(Leuenberger)對於這樣的公投結果表示鬆了一口氣,他個人是支持反核「不應操之過急」一派。專家在公投後分析反核專案之所以在這次公投失敗,原因跟經濟蕭條很有關係。

 因為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瑞士民眾顯然不願意做任何「嘗試舉動」,尤其鼓勵替代性能源很可能造成提高目前電價或是要求特別支出,「能源換跑道」是要付出「代價」的,在預估所有變動都可能讓荷包吃緊之下,瑞士民眾「目前沒興趣」。

 而這次公投比起上一次來說,距離一九八六年車諾比爾輻射外洩事件又更久遠,人們已經逐漸淡忘核能廠外洩的恐怖經驗也有影響。另外,瑞士西邊才在去年秋天公投通過開放能源競爭市場;除此之外,核能廠所在地的核廠員工也展現了大團結。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經過長期的安全操作核電廠之後,瑞士民眾對於自己的核能廠安檢程度產生了「信心」,憂慮核能外洩的人口降低。總而言之,這次公投對於瑞士反核人士是一大打擊,媒體與專家也相信,瑞士要踏上完全的「無核家園」之境,還有一段長路好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技能競賽台灣獲四金一銀二銅
《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特快車」費德爾馳進第三輪
溫布頓網賽  費德瑞擊敗費希闖進十六強
陳建仁將應邀在日內瓦國際護理協會專題演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