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也談腐敗大軍的“高學歷”和“年輕化”

陳勁松

標籤:

【大紀元8月6日訊】在愈演愈烈的中國官場腐敗潮中,腐敗分子的“高學歷”和“年輕化”,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具體而言,學歷方面,從低文化發展到大專文化,進而發展到本科,發展到研究生;年齡方面,從退休前大撈一把的“59歲現象”,發展到年富力強的“39歲現象”,發展到提拔前的“35歲現象”,進而發展到“新官上任”的“26歲現象”。

其中一則新聞:2000年,廣東省曾在全國范圍挑選5名年輕的廳局級干部,准備送到國外學習,重點培養。正當他們接受英語培訓時,其中3人被檢察机關起訴,這3人隨后都被判刑。

腐敗大軍的“高學歷化”和“年輕化”,的确讓人耳目一新。

談到這一現象,國內媒體上的言論,多半僅僅是羅列比例,陳述故事,發出感嘆,至多談到“高薪養廉”和體制內的“監督”,云云,均不能也不敢触及根本,即制度問題。更有甚者,將中國滋延日盛的腐敗,歸咎于“西方思潮和享樂主義”的影響。殊不知,法治清明与社會民主的西方國家,几乎早已經沒有腐敗可言,即便偶爾有之,与專制國家相比,那是1%与99%的懸殊。大凡專制國家領導人上台,都發誓要“打擊腐敗”,因為在這些國家,往往腐敗成災;而西方民主國家領導人上台,則完全沒有這一議題。因為在這些國家,腐敗几乎絕跡,沒有“老虎”可打。

其實,中國腐敗分子的“高學歷化”和“年輕化”,恰恰与中共干部隊伍的現狀相吻合而成正比,當干部隊伍呈現“高學歷化”和“年輕化”的時候,腐敗大軍自然“与時俱進”,呈現相應相稱的比例。

這充分說明,在根本制度沒有變革的前提下,所謂干部隊伍的“專業化”和“年輕化”,只是為沒落的專制主義事業輸血打气,為腐敗大軍添磚加瓦,對民主与法治建設,全然無濟于事。同在一口染鍋里,高學歷或低學歷,年長者或年輕者,其本質和行為方式,到底會有什么區別?加之半個世紀以來,上行下效,中國人道德底線一再下滑,當全民沉淪到一切“向錢看”的時候,你貪我貪,哪里還有什么羞恥感?

其實,善良的人們,只要多問几個為什么,就不難明了問題的症結。以前述廣東省挑選培養5名年輕干部一事為例,試問:是誰挑選了他們?是人民選干部,還是干部選干部?為什么是那五個人,而不是其他人?就其品行才學能力,有沒有公開的競爭和公平的對照?

和經濟繁榮一樣,政治清明,也只能來源于公開競爭和公平對待。一句話,經濟上的“大鍋飯”害死人,政治上的“大鍋飯”同樣害死人。

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勁松﹕黃粱一夢﹕透視中國富豪的命運与結局
陳勁松:巨額債務戳穿中國經濟神話
陳勁松:人為因素製造中國特色的貧富分化
陳勁松:日元貸款和釣魚島—敏感複雜的中日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