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產階級困境(1)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1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朱迪波士頓報導) 很多人都說美國的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中堅。他們最累,因為他們擔負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們交的稅也多,對國家的貢獻大。曾幾何時,如果你是中產階級的一員,一定招來人們羨慕的目光,而如今情況卻不完全是這樣了。越來越脆弱的中產階級家庭的經濟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專家指出,即便是一個家裡兩個人工作,兩份收入,也會出現破產,特別是當一個人失業,或者離婚、欠債無法還清時,問題就更為嚴重。然而,對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以及如何解決,人們卻有不同的看法。

*雙收入家庭經濟危機*

為什麼在21世紀的美國,一些有雙收入的中產階級家庭,會出現經濟危機呢?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伊麗莎白-沃倫最近出版了一本書,題目是:《雙收入家庭的困境:為什麼中產階級的母親和父親們面臨破產》。她希望能找到中產階級破產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

首先要弄清楚中產階級的經濟狀況,他們的錢花在哪兒了?伊麗莎白說,根據一份政府沒有公開的統計資料,今天,在一對父母加兩個孩子的四口中產階級之家,比較70年代早期,男人的收入雖然只增加了不足一個百分點,但現在是兩個人在工作,所以總的來說,家庭收入增加了75% 。總收入增加了那麼多,又怎麼會面臨困境呢?是不是奢侈浪費大把花錢呢?但是,資料顯示,中產階級花在衣服上的費用比上一代人少了21%,在吃的方面少了22%,家用電器的花費少了44%,家具也是同樣。如今,他們只是比上一代人多花了一些錢在電腦和有線電視上,但是他們煙草的消費又比上一代減少了。

*托兒費健康保險費用*

然而在房子、醫療保險和因為母親也出去工作所以才買的第二輛汽車、以及隨之而來的托兒費用這四個方面的花費是太多了。比如,健康保險方面的費用與他們的收入相比,就增加了70%。而這些固定開銷在70年代的單收入家庭中佔52%,而現在,在雙收入的家庭中卻佔到75%。所以雖然收入是多了,但是所付出的、生活必須的大的方面,與以前相比,是多了很多,所謂好區的房價幾乎是飛漲。伊麗莎白舉例說:“我的一個學生在劍橋城買的房子,僅僅五年就漲了三倍!”

*公立學校和區域房價*

為什麼一些地區的房價漲得這麼快呢?目前的教育制度規定,孩子只能上所住地區的公立學校。而中產階級為了孩子能上好的公立學校,只好搬到學校所在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為數不多,房價自然就高。為了孩子,他們只好搬進小一點差一點的房子。所以雖然他們買房的費用很高,收入與住房費用的比率也增加了很多,然而他們居住的水平卻比上一代人下降了。伊麗莎白說,同時他們還得向信貸公司求救。伊麗莎白說:“上一代人購房初次貸款首期要付18%,而如今的房屋抵押貸款首期只付3%,雖然方便了買房,但這樣你就上了套兒,一輩子還不清的債。”

一些中產階級家庭為了買到理想學區的房子,不得不尋求所謂的sub-prime mortgage(低級抵押貸款)或 predatory lending(掠奪性貸款)。跟常規的房屋抵押貸款不一樣的是,這種貸款雖然頭款很少,但是利率卻高得驚人。不少家庭雖然很容易獲得了貸款,但是卻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最後不得不宣告破產。一年半以前, City Financial(一家信貸公司)被告上法庭。他們的房屋抵押利率平均在15.4個百分點,而同時期其他信貸公司的利率則是6.5個百分點。如果用15.4% 的利率,貸 175000 美元,那你這一輩子得付 420000 才能付清。

*購屋抵押上當受騙*

再有,伊麗莎白說超過四成的貸款人其實都可以符合初次購屋抵押的標準,但是為數不少的人卻上當受騙,享受不到這項優惠。信貸公司利用了他們在這方面的無知、其中包括少數民族、新移民等等,足足400億美元的高額利率和額外費用,從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腰包中白白掏了出來。伊麗莎白還說:“信用卡業取消了管制,也是原因之一。”伊麗莎白還認為,造成中產階級破產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信用卡制度,它給人造成一個錯覺、製造一個陷阱,讓你覺得你能花你支付能力所不及的錢,所以很多人越來越傾向於信用卡消費,制度也鼓勵人們用信用卡消費,但是!如果你不能如期付錢的話,那利率就從 6% 一直到39%點幾,高達4成啊!你怎麼付?肯定就破產了。

再有,中產階級家庭還可能有雪上加霜的事;如果孩子或老人生病了,其中一個人就得請假照顧,或者花錢請人照顧他們。父親母親當中一個人生病了,失去工作了,離婚了或有其它意外,一半的收入就沒有了,而如今丟失工作的機率又很高。伊麗莎白說: “中產階級就是被以上所說種種問題所困擾,就像一個黑洞那樣,把你吸進去了,你就怎麼也出不來了。”

*中產階級鄰居攀比*

康奈爾大學管理和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弗蘭克與伊麗莎白的觀點完全不同。他認為,中產階級消費的問題是由於跟鄰居相比,而消費水平是在不斷的相比中攀升的。他們還有可能是被名人效應、被媒體宣傳的消費水準所引導,把他們慢慢帶到付債累累的道路上。羅伯特 . 弗蘭克說:“早在80年代初我就開始反駁這個論點。每個人都希望送子女到好的學校接受教育。這成了每個家長的首要任務。我管這叫地位上的‘軍備’競賽。”他說,酬金要看級別,現在資源也被轉變為體現等級的東西了。如果我們不作安全生產的管制,大家可以隨便接危險係數高的工作的話,人們一定會紛紛為了拿高工資能買好一點的房子而都來幹這種活了。為什麼我們要限制人們的工作時數呢?因為他們為了能跟上消費標準,已經陷入了這個無力自拔的‘軍備’競賽。他們被困的原因遠不是道德上的指責就能完事的。

*70年代模式開始變化*

羅伯特-弗蘭克說,從1945年到1970年,收入的增長率在每個階層都差不多是3%多一點。沒有什麼人談奢侈品消費。到了70年代初,這個模式開始變了。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處於底層的20%的人,完全失去了購買力,處於中層的人,每小時的收入並無增減。而全部的收入增長都出現在收入處於最上層的20%的人身上。其中頭1%的人收入增長最多,達到160%。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收入暴漲和集中。上層階級消費多了,中層和下層也都跟著學,他們也建更大的房子,買更貴的首飾。

*中產階級入門券上漲*

中產階級們看著電視跟風頭,他們夢想,哪一天一筆意外之財這種好事也會落到自己頭上。比爾-蓋茨比我們更有錢我們不管,但是哪個鄰居收入多了,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就有了隨之而來的中產階級的消費膨脹。如果人們附近住了個上層階級的人,大家就很容易被影響。現在某某人的家在擴建一個舞廳,還有一個能坐得下24 個人或36個人的餐廳。結果,比他們再往下一層的人,也開始想要個大一點的家。房子的地點開始變得重要,越來越多人往郊區搬,離市中心越來越遠。

中產階級的入門券越來越往上漲。很多人發現他們需要一些70年代時並不需要的東西;比如真皮車椅、4塊錢一杯的咖啡、衣櫥裡的幾十雙、甚至上百雙鞋子等等。我不知道應該如何來指責受周圍一切影響的人們。羅伯特-弗蘭克說,他也認為房子確實是目前最大的支出。但是,你要到那個好的區去,那房價自然就高,還是由於自己的慾望多了,就像軍備競賽,而攀比這種東西是有害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水電池 
 潔淨能源新研發
伊朗影評欣賞林正盛的「魯賓遜漂流記」
新賽季NBA誰最強﹖
學者專家指港財長的滅財政赤字工作艱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