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史實

涿鹿大戰─軒轅黃帝(一)

榆罔急功近利 蚩尤聚兵作亂
如意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神農炎帝以後,臨魁即帝位,然後是帝承、帝慶甲、帝明、帝宜、帝來、帝裹,帝裹生克,克生參盧,就是榆罔。榆罔即帝位後遷都於空桑,號各國為諸侯,因其為神農氏之後,故各國人民亦稱其為炎帝。榆罔為政急功近利,各國人民都反對他,所以諸侯各據一方不聽號令。

神農氏有另一支子孫姓姜名叫蚩尤,代父為諸侯,居赤城。蚩尤生得銅頭鐵面智勇過人,早年曾入山隨異人學道術,煉得兩件法寶:一名霧母,廣二尺二寸,長八尺,能舒能卷,略一展開就會呼呼噴出大霧,若展盡時,濃霧彌漫天地對面不能見人,乃先天純陰之氣也;一名聚獸牌,叩之則百獸毒蟲盡皆聽命,魋魅魍魎盡為之驅使。又有同母胞弟八人,同宗族兄弟七十二人,共八十一人。他們只吃沙石不食穀物,所以其封地山川盡赤,盛產精銅,色如烈火。

蚩尤自來好兵喜亂,也早就不服榆罔的統治。他聚精銅銷熔作成兵器,共有五種:第一種叫弩,是一種可以連續發射利器的機關;第二種叫殳,竹子做成,長一丈二尺而無刃;第三種叫矛,頭有三鐮,長二丈的是莤矛,長二丈四尺的是夷矛,長一丈八尺頭曲如蛇的是激矛(即丈八蛇矛,三國時張飛的兵器是也,在此先不表),頭有三叉的是仇矛;第四種叫戈;第五種叫戟。蚩尤又挖掘葛天與尊盧的山,得到很多黃金,將之鑄成刀劍鋒利無比切玉如泥;將之鑄成鎧甲能抵禦鋒利的兵器。

然後蚩尤聚眾訓練,教給他們攻擊砍刺、進退合散之法,沒多久就熟練了。於是蚩尤召來鄰近諸侯,對他們說:「我們的封地偏僻而狹小,不如中原地大且物博,但榆罔無德而為帝,我要誅殺並代替他,有誰不服的我就先攻打誰。」各諸侯懼其威力,都不敢不聽。蚩尤大喜,乃出兵來攻空桑。(待續)

(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江東去,多少帝王將相、風流人物俱往矣!只有那古老的文明,經過一朝又一代的積累和延傳,留給了今天的人……中原史實
  • 立人倫 定嫁娶 中原史實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郭氏是史上唯一經歷八朝皇帝,五次位居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的女人。她享受過無以復加的榮華富貴,帝王都要向她行子孫之禮;親歷過朝局動亂和生離死別;目睹了皇位走馬燈似的更換,她輕而易舉就可奪取。可是,她始終穩坐於後宮,扶持子孫皇帝,沒有非凡的定力,是很難做到的,因而這些帝王對她非常敬重。史書評價,她所立下的「社稷之功」,可與她的爺爺郭子儀相輝映。
  • 兩度被廢,兩次垂簾,出家近三十年,一位被趙宋皇室遺棄的女人,卻以一己之力,使得大宋王朝多延續了153年。她就是北宋哲宗趙煦皇后——元祐孟皇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