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史實

定立人倫 撥亂反正──女媧

如意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立人倫 定嫁娶

女媧是伏羲的同胞妹妹。伏羲在建都宛丘之後,曾親自回到成紀迎請母親和妹妹來陳都,女媧一路見男女野合,知愛而不知禮,謂伏羲曰:「為教之先應先立人倫,立人倫必先定嫁娶。如今姓氏頗多,不可同姓為婚。凡欲嫁娶時,先使一人斟酌其事,謂之媒妁,然後以儷皮為聘禮,示合姓之歡。行聘禮之後,雙方雖未正式嫁娶,也不得與他人遊戲,則人倫之本立,而民始不相瀆也。」伏羲大喜:「此言有理啊!我妹能正姓氏,職婚姻,民得女判,可呼為神媒。」隨即曉諭天下,百姓自此婚姻皆行此禮。所以中國自古有傳說女媧是媒神,主人婚姻,源自於此也。

伏羲離去後,眾人推女媧為王,稱為女皇。

撥亂反正 抵柱中原

共工氏,名康回,生得髦身朱髮,鐵臂虯筋,身高一丈有餘,力大無窮。其為人表面恭敬但內心狡詐,陰謀百出,礙於伏羲的威德而暫時隱忍為上相。如今聽說群臣推女媧為主,怒不可遏,乃倚仗自己封地地勢高險,決滔天洪水以淹陳都。


霎時中原遍遭水害,天地間一片汪洋。女媧與群臣避入中皇山,中皇山乃中央的封地,中央五行為土,土能克水,所以其封地洪水不能近,只是當時中央已不在。下相柏皇進策曰:「臣聞衡山之陽有祝融氏之後名曰莫壞者,得異人傳授,可制此水。」女媧命使者招至。莫壞乃教聚蘆葦燒成灰壅塞於低處,洪水之勢立見消減。共工見女媧用莫壞之謀止其洪水,又心生毒計,他派人巴結其鄰里栗陸,許以厚酬,密定共同決水再淹中原。栗陸利欲薰心,馬上叫國人注水決堤。

共工和栗陸在堤邊親自督戰,堵住各處出水口,截住滔天巨浪蓄積水勢,只待水滿便要開堤沖下。千鈞一髮之刻莫壞率無數人民執火棒火器攻打而至,一時煙乘風勢扑面迷睛,共工大叫決堤,但左右大亂,自相踐踏哭爹喊娘。而此時洪水卻越漲越高眼看沖出堤圍,忽然如一聲暴雷炸嚮,只見億萬傾巨浪憑空倒懸立起,向山頭高處逆流而上,剎那間將共工的封地夷為深淵。

共工之民驚呆了,遍棄水具跪伏於地;栗陸的人民早已恨其叛亂,此時發一聲喊立刻把栗陸殺了。共工在倉惶之間向東奔投尊盧,尊盧拒之,共工只得向西而來,遙見一山壁立萬仞,頂有石柱危峻屹立直插雲漢。共工爬到山頂,山頂竟有一汪清池可飲,池邊尚有芬芳的野果可食。共工想起昔日自己的封地也是如此美好,如今卻落到這步田地,越想越怒越想越恨……一股邪惡之氣直沖天庭,他雙手抱定石柱大吼一聲,一頭撞向石柱,石柱崩斷,發出天裂一般的巨嚮,從山上滾下,所遇樹木山石盡被碾為粉末,幸而山高樹多,石柱下滾之速略受羈滯。

女媧在山下見了,急命斷巨木為海鼇之足,立於地之四极,石柱轟鳴墜至,女媧役其神力一掌抵住,將天柱支駕於四足之上,此時地震天搖,大地向東南傾斜,四極下陷,從此河海盡皆東流,四極陷為冰川海洋。

莫壞與人民攀山而上窮追不捨,共工乘夜逃走,西奔至昆吾之境,昆吾早已令人執劍四面守定;共工不得入,又奔至驪連地畀,驪連迎接了他,好言安慰,共工疲憊已極,就呼呼睡著了。驪連令人以牛筋將共工五花大綁,解來見女媧,女媧親握昆吾之劍,歷數其罪而殺之。將其封地分與尊盧、驪連、昆吾三人治理。

女媧率眾回都,見宛丘已被水破壞不堪居住,就建都於中皇山之陰。

煉石補天 修飾儀容

共工撞斷天柱之後,天柱崩倒於山南一帶,從此山南一帶不能周匝行人,故人民稱此山為「不周山」。共工怨氣結滯於山頂不散,一團陰鬱陽光不至,所以這一帶常常凄風苦雨,人民難以存活,乃哭告於女媧。女媧即與眾人運五色巨石至不周山頂,按五行的方位安放好巨石,候東南風起,駕起大木以火燒之,並令一對童男童女持巨扇鼓風,不時加木助火。燒至第七日,只見巨石散發出五色的陽氣向天空沖去,陰翳消除,晦雨逝去,天色一片明朗祥和,有幾縷五色氣因風吹而飄到了天邊,成了美麗的雲霞,從此朝朝暮暮現於天邊。


到此時四方回復安寧,天地回復生機。大臣隨造笙簧,以通達各國不同的民風;娀陵制都良管,以協調所有樂器之音;聖造班管,擇清晨吹之,日月星辰各自燦爛光明。女媧覺得這段時日殺伐太重,心中略感悲傷,即造了一張五十弦的瑟,長七尺二寸,命素娥鼓之,頓時愁雲四塞陰霧迷空,音色雜亂聽之極悲。女媧知用弦太過,命將此瑟尺寸與弦各折一半,瑟身繪畫錦文飾以寶玉,以抑其悲,然後彈之,天地清明幽微各得其理也。這張瑟的尺寸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女媧見人民披頭散髮無異陰鬼,就教人民將長髮盤上頭頂,用竹片插牢,再用細細的帶子加以束定,看起來非常整齊端莊。天下紛紛仿效,自此人民懂得了修飾儀容,中原的風俗也大為改觀,這就是頭飾與髮簪的由來。女媧還常常乘坐六條飛龍拖拽的雷車巡視天庭,以保護天上地下的安寧。

(香港大紀元)(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江東去,多少帝王將相、風流人物俱往矣!只有那古老的文明,經過一朝又一代的積累和延傳,留給了今天的人……中原史實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他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 在中國古代,像名醫扁鵲這樣對「病」與「死」有著極佳判斷力的醫生還有許多。本篇將介紹明朝醫籍中記載的幾位。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曹操足智多謀,顏回大智若愚。
  • 在唐中宗、睿宗之時,武則天奪嫡之謀得逞,肆行不義之威,大唐的國祚差點脈斷武則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誣告「謀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義士捨命護主,忠義的魄力震懾奸逆,改變了逆亂之勢。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