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博士研發抗癌中葯 起因救母心切

標籤:

【大紀元11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1日電)自小在台灣成長,後轉赴美國發展的華裔美籍科學家孫士銧,因為研發出第一個被美國食品葯物管制局 (FDA)核准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的抗癌中葯「華陽複方」而聲名大噪;孫士銧表示,當初會研發抗癌中葯,只是想救屬肺癌末期母親的命。

出生於中國湖南省,從小在台南讀書、長大的孫士銧,從台灣師範大學植物系畢業後,即前往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繼續進行生化研究,而在一九七一年父親因中風過世後,便毅然決定棄科學從醫學,並以抗老化、抗癌為主要研究領域。

孫士銧表示,一九八四年時,他的母親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經醫師診斷為非小細胞型肺癌第三期,最多僅剩下一年的存活期,在院方的建議下,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同時接受化療及電療,但只完成了三次化療,病情就急速惡化,癌細胞更擴散至腎上腺,並引發肺積水,連醫師都束手無策。

孫士銧說,當時在母親僅剩二、三個月日子可活,而西醫療法又產生不了效果的壓力下,救母心切的他,轉而向東方的中醫尋求治病之道,花了七到八個月的時間,鑽研中國最古老的中草葯寶典「本草綱目」,及參考國際上發表的抗癌論文,最後找出了十九種不含毒性,同時對於癌症可能有效的植物及中葯,研發出了現在的「華陽複方」。

他指出,在服用三個月後,母親的體力明顯好轉,肺積水的情況也消失,癌細胞更逐漸受到控制,並接受第二次手術完全切除掉了腫瘤,之後每年的例行檢查再也沒有發現癌細胞生成,從西方醫學的觀點來看,可以說是完全的治癒癌症。

孫士銧強調,「華陽複方」可說是第一個被美國FDA批准進入第三期大型臨床實驗的中葯處方葯品,在之前一、二期的臨床實驗都證實,可延長非小細胞型肺癌病患的存活期,從平均的八個月提升至約三十三點五個月,如果進展順利,在一至三年內即可完成第三期臨床實驗,並獲准上市,成為美國第一例的合法抗癌中葯。

相關新聞
衛署擬開放「丁基原啡因」 治療十萬吸毒人口
ASML:將向台積電交付3.8億美元最新光刻機
里程碑式成就 波音星際客機載人首飛成功
塑膠微粒累積在人體 或影響男性生殖能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