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迷李欽賢的火車站風情畫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1月15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林嘉東報導
火車站不僅是啟程,是歸鄉,更是親人離別、重逢的舞台,但隨著許多支線的停駛,台灣很多老火車站早已走入歷史,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基隆鐵道迷李欽賢為記錄這些消失的火車站,以素描方式還原這些曾伴隨許多人青春歲月的火車站,前年更實地走訪現存、逾一甲子的老車站,以彩筆將老車站畫下來,盼為台灣的鐵道文化盡點心力。

  許多被匆忙、嘈雜所掩蓋的美麗車站,像是巴洛克建築風格濃厚的新竹車站、台中車站,四角攢頂式帝國建築風格的高雄車站,尖凸的鐘樓,與大型拱形窗的基隆車站,都是李欽賢素描的對象。

 許多消失的火車站,像是早年基隆、桃園、彰化、萬華及初建的台北、台中、嘉義、台南、屏東、高雄、宜蘭、花蓮與第二代台北及新北投、羅東等火車站,李欽賢透過文史工作者蒐集的資料、日本時代的觀光手冊,逐漸拼湊、以素描方式完成紀錄。

  李欽賢說,台灣早期的鐵道主要以運輸功能為主,車站建築極為簡單,到了日治時期,日人為有效控制台灣各地與開發台灣資源,積極興建鐵路,火車站被刻意經營為城市的地標與中心點,其中幾處重要據點像是基隆、台北、新竹、台中等車站,更仿歐洲巴洛克式風格修築而成。

  李欽賢不僅記錄消失的火車站,去年開始以現存六十年以上老火車站為主題,帶著太太謝秋霞乘著火車、巴士,逐站拜訪,花了一年又三個月時間,完成油畫素描與文字紀錄。

  李欽賢說,為記錄這些老火車站,他以不同角度來作畫,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他會先以素描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回家以油畫方式完成。

  李欽賢未迷上鐵道前,編纂過基隆美術史、台灣人文風景一百點、小市民逛博物館、台灣古地圖、台灣風景繪葉書、蔣瑞坑口述歷史等書籍卅餘冊;十年前,接觸鐵道後,就深深為此著迷,至今仍「無法自拔」。

  他說,以前太太還會笑他太痴迷,去年跟著他全台走透透,兩人花了一年三個月完成、已付梓的「車站四季」文字的部分,就是李欽賢太太謝秋霞的觀察心得。

  十年間,李欽賢也完成全台蒸汽火車頭的調查,總計多達一百多個蒸汽火車頭的外觀、由來以及收藏位置,都在他的紀錄中。

  李欽賢說,歷經清代、日治與近一百多年來的鐵道歷史,不僅帶動台灣經濟、人文、城市、產業、技術等各層面進步,更是人生舞台的一部份,是遊子的啟程與歸鄉,是學子們青澀與甜蜜記憶,還是情人的依戀不捨,甚至是市井小民生活的辛酸史。

  從北而南,不論是以繁榮地方發展或是安全為由而拆除的車站無以計數,不復存在的老火車站不知有多少;李欽賢說,他能做的只有盡力保存鐵道文化,為台灣的鐵道文化盡一點心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顧則徐:中國知識份子,魚肉耳!
江蘇泰州官員假傳聖旨     扒掉新建火車站再造
台鐵頂級觀光列車寶島之星從台北首航
大陸來信﹕警察這樣識別法輪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