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頓《九評》研討會之二

《九評共產黨》的共鳴與反思

【大紀元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蕭陽休斯頓報導】12月19日星期日下午,由德州論壇主辦的《九評共產黨》系列研討會第二場在休斯頓RAMADA旅館內舉行。來自臺大的明居正教授應邀做了近2個小時的精彩演講,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

  明教授1986年獲得美國聖母大學政治系博士學位,1987年至今,一直任臺大政治系教授,曾擔任過2屆系主任職務。 同時,他還是新唐人電視臺華人新視野節目主持人,專門做國際新聞評論。他的主要學術研究方向就是中共政治和中共外交。

  他當天的演講題目是《九評共產黨》的共鳴與反思。在演講中,他主要談了三個問題﹕第一,中國為何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第二,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驗﹔第三,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驗到底成功不成功﹖

  明教授在演講中,首先就引用了90年代初東歐和前蘇聯等共產國家突然解體的例子,說明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往往都是突然爆發,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即使作為專家學者也是很難預測到的。而《九評共產黨》具有非常的前瞻性,開篇中就談到「中共走入墳墓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在中共徹底垮臺之前…….如何看待共產黨,如何過渡到一個沒有共產黨的社會,如何延續我們民族的薪火傳承,已經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個具體問題了。」

  關於中國為何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問題,明教授首先詳細分析了從英國工業革命到1840年,再到中共建黨的這段世界史和中國歷史。他指出,我們總是在強調當時中國如何受到列強的瓜分,但放開眼光看,當時類似的情形同樣也發生在其它國家和地區。在此期間,正如《九評》中所指出的,中國在這一輪輪的被侵略過程中,共進行了四次回應,1860年代初期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對應的是當時中國興起的器物引進(即洋務運動)﹔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的回應則是制度改良(即戊戌變法和大清立憲)﹔1906年日俄在中國東北的戰爭所形成的挑戰,而中國對之的則是後來的辛亥革命。前三波的回應全都失敗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了五四運動,從而開始了第四波–文化層面的全盤西化,隨後就開始了共產主義運動。當時這些創建中共的知識份子認為,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那麼何謂「救中國」呢﹖就是希望中國能夠經濟發達,人民富裕,科技進步,政治民主、開明,文化、社會、道德、國際地位的提升。但是共產主義真的「救了中國」嗎﹖

  讓我們再來看看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實驗過程。從1949年中共掌權以後,首先是「五大運動」,即抗美援朝(韓戰),三反五反,鎮反,土改和思想改造。這些運動的目的就是徹底清除所有異己,在每一次運動當中,可以說都是殺人如麻,僅僅在鎮反中就有240餘萬人被殺。另外,當時土地問題,農民問題,是很多國家都面臨的問題,不光是中國大陸。比如在台灣當時也提出「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來解決土地問題,把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但是像共產黨這樣在解決土地問題中大開殺戒的卻是絕無僅有。

  在中共解決了土地問題後,接著就是「三大改造」,「整風反右」,「大躍進」等運動。這些運動中更是充滿了荒謬性,並使毛澤東對國內形式做出了完全錯誤的估計。在隨之而來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中」,全國一下餓死了近3000萬人,超過8年抗戰的總死亡人數–約2000萬。 而現在通過對當時的中國大陸氣象進行分析,發現其實這根本不是甚麼自然災害,而完事是一場「人禍」。中共政權完全是為了擺脫罪責,欺騙百姓,而把它宣傳成是所謂的「天災」,把一切責任都推到老天爺那裏去了。毛澤東因為在「三年自然災害中」的失誤,也只好放棄部份權力,不再擔任國家主席職務了。但是他的巨大的權力野心,使他後來又發動了文華大革命,帶給中國更深重的災難。其間如「批林、批孔、批周公」、「批地方軍頭」等等,這一切運動其實都是他為了全面掌控黨內和國家的權力而發動的。 (待續)


明居正教授應邀做了近2個小時的精彩演講﹐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大紀元)
明居正教授應邀做了近2個小時的精彩演講﹐並回答了現場觀眾的提問。(大紀元)


12月19日星期日下午﹐由德州論壇主辦的《九評共產黨》系列研討會第二場在休斯頓RAMADA旅館內舉行。(大紀元)
12月19日星期日下午﹐由德州論壇主辦的《九評共產黨》系列研討會第二場在休斯頓RAMADA旅館內舉行。(大紀元)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澤西《九評研討會》專家論述精闢
大費城首次「九評共產黨」研討會精彩紛呈
張偉國:警惕中共在海外的「特殊媒體」
《九評共產黨》是破除魔咒的真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