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市場 看得到吃不到

標籤:

【大紀元12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台行政院金管會主委龔照勝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幾乎不可能在2006年依WTO議約內容開放境內金融市場,相對地,台灣的消費金融市場卻與日俱增,外資不至於因為一塊「看得到吃不到」的市場,而放棄台灣市場。」的市場,而放棄台灣市場。

剛落幕不久的本屆智利APEC年會,多個會員體因熱中於與中國互簽自由貿易協定(FTA ),因而不願與我國領袖代表進行正式雙邊會談,或者在會談後要求我國不要發佈新聞。

回顧2002年龔照勝擔任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 )台灣區總裁時,成功為台灣赴歐招商,卻遭北京強力打壓,這次我國金融整併及對外招商,有沒有類似壓力,引起外界好奇,龔照勝因而做出相關說明。

龔照勝指出,包括他在內,國際法人幾乎沒有人相信中國能依照WTO議約內容,如期在2006年開放中國境內金融市場,許多人所看好的其實是「看得到吃不到」。

龔照勝解釋,如果中國政治不做改革,金融是不可能開放的。就像台灣,過去銀行呆帳的產生與政策性紓困脫不了關係,以前台灣只有「政策金融」,但沒有「金融政策」。

龔照勝表示,中國境內銀行體質太弱、逾放比太高,逾放高的原因,根本就是來自政府所經營的國營企業所賒欠,這些都來自中國既有的政治體制使然。

除此之外,中國境內房地產泡沫化問題相當嚴重,其中上海房地產泡沫化才剛開始,「只要一開始,就會邁向破滅」,最後都會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龔照勝說,中國自1993年第1次宏觀調控開始,到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每次泡沫化從來沒有1次「軟著陸」。

在這種政治體制下,金融仍是由中國官方所控制的,難以真正開放供外國業者自由進入經營。

龔照勝表示,台灣金融業要吸引外資購併,有許多珍貴籌碼,例如台灣的基本政治、經濟體制與西方接軌、人才優秀、金融體系低逾放。

最重要的是,台灣消費金融市場正大幅成長,是有意切入台灣市場的跨國銀行所垂涎;加上政府重視金融產業,近年來推動一系列金融改革,外資都在鼓掌,這些都是台灣吸引外資的重要條件。

龔照勝強調,類似花旗(CITI )等這種跨國大集團,他們在兩岸的投資與佈局,自會考慮某種平衡性,中國市場雖大,但並非一個好介入的市場;台灣則因市場開放,且原本就是富裕地區,我們市場開放愈徹底,外資的商機愈大。

不過龔照勝強調,我們不可能「便宜賣」銀行,官股銀行的整併,一切要聽財政部的,財政部如有需求,金管會將全力配合。

至於中國經濟發展對台灣構成壓力日益增大,甚至傳出外資擔心北京態度,對於購併我國金融業心存顧忌;當龔照勝被問到在執行陳總統「2階段4目標」金融整併政策時,是否感受到中方壓力時,他回答:「我們沒有感受到」。

相關新聞
期貨商品預測選情 布什會贏
香港八月份基金業銷售疲弱
法國巴黎銀行預估人民幣未來一年不會升值
日本央行如各界預期  維持寬鬆金融政策不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