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大亨誓言房價必漲 汪光燾能否力挽狂瀾?

標籤:

【大紀元2月6日訊】亞洲時報垚遠2月6日報導, 踏入2004年,中國各地的房產炒作並未得到有效遏制,有地產大享早已預先張揚“房價必升論”,而新的土地政策出台讓土地交易量短期內緊縮,中國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能否在扶植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之餘,避免少數利益集團操控房市,將是他在來年最大挑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公佈了各省市2003年第四季度的企業景氣報告。其中,全國房地產業企業景氣指數131.3 點,比三季度提高0.7點,達到近年來的最好水準。2004 年第一季度房地產業企業景氣將略有回調,不過仍會高於上年同期水準或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統計局有關人員有此解釋,為了將房地產納入正常發展的軌道,中國政府出臺了一些約束行政策在去年開始初有成效,如央行“121號文件”,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強化對土地資源的管理等,因此,今年的經濟政策環境有可能緊縮卻影響不大。

北京市政府早前對外發佈消息稱,北京經濟“未出現過熱現象”,最受關注的房地產發展亦未過熱。有關官員表示,2003年北京完成房地產投資1200餘億元,增長21.5%,不過增幅仍低於上年四點七個百分點,而北京商品房價格每平方米平均5700餘元,與上年基本持平,而住宅價格則略有下降,北京房價整體而言是穩中有降。不過,京城多個地產大腕最近就紛紛預言:“北京房價今年鐵定要漲!”。

據《北京娛樂信報》報導,最近包括潘石屹、張寶全在內的地產大亨都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表示,2004年北京房價肯定要漲。潘石屹認為,由於新的土地政策的出臺,所有經營性的土地都要公開的交易,從而會形成2004年新增房地產專案的斷檔期。在需求量穩定增長的北京市場,供應量突然減少,價格勢必會上漲。張寶全和張衛克則表示,2004年北京的土地供應量將十分有限,土地成本的上升直接導致房價上漲。此外,拆遷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也是房價上漲的原因。

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讓企業家信心十足,同樣讓投機炒作者趨之若鶩,各大城市的房產炒作難以遏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令房價高企。有調查顯示,一些大城市商務成本過高,而居於前兩位的原因就是“土地價格”和“房屋(房租價格)”太高。

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的對中國35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查顯示,2003年四季度,全國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1%,土地交易價格上漲8.9%,房屋租賃價格上漲2.2%,住宅租賃價格上漲14.5%,漲幅均高於三季度。 據介紹,上海、青島、瀋陽、南京上漲幅度高達29.1%、17.6%、15.8%和13.4%;長春和廣州房屋銷售價格則分別下降1.7%和2.2%。

房價上漲顯然非一家之困,房價問題已經引起各方關注,相關城市正在考慮採取措施抑制房產投機行為。比如正在醞釀期房不得轉讓的政策,對以投機為目的的房產交易徵收額外費用等。這些城市還加快經濟適用房的建設,以平抑房地產市場。不過,由於相關行業政策還未出臺,市場上出現的房地產方面的投機炒作行為始終難以得到有效遏制,而監管部門認為,在投機“炒房”者中,相當一部分人靠的是銀行貸款,有的人透過貸款買房-出租-再貸款等方式,同時運作十幾處房產。一旦一個環節跟不上,就會引發較大的還貸風險。

2004年房價水漲船高,中國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就認為,東部一些地區房地產開發已超出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過熱現象。一些大中城市高級商品房供過於求,價格虛高,低價位的經濟適用房卻供不應求,房地產市場價格與消費者的購買力之間出現了嚴重錯位,而房產炒作難以遏制亦令情況大大惡化,對各地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更是不無影響,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房地產業未來發展依然有太多不明朗的因素。

北京市統計局城調隊一份最近的報告顯示,北京高、低收入戶之間的差距在2003年繼續拉大,六成居民收入低於平均線。其中,購、建房等“非消費性支出”已幾乎佔去北京居民收入的五份之一。

在一月十三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中國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就曾經承認中國出現“局部存在的過熱苗頭”,但他也同時指出,要“保持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暗示不會用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政指令去解決問題。一方面要讓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一方面要防止地產大享操控市場運作,興風作浪害苦百姓,這實在需要中國中央領導的高度政治智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首次跌破7.3
美駐華大使:中共說一套做一套 嚴重背信
菲大使:台海若開戰 美軍或可使用菲基地護台
大陸飛北美航班僅恢復疫情前的兩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