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從哪里來?

威宇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日訊】今天,許多科學家普遍認爲石油是史前生物在高溫高壓下,經過長期且緩慢的加工過程後,遠古生物才被轉化成石油。然而,令科學家不解的事到底需要多少次的史前生物大規模的集中掩埋,才能産生今天如此多的石油?

即使在《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您不知道的年代》一書中曾提及這一問題[1], 但實際的相關資料仍然闕如,這一問題,在2003年11月底的一篇科學雜誌中有了答案[2, 3]。

該篇論文的作者,猶他州大學的Jeffrey S. Dukes,從目前現有的生物學、地質化學與工業資料計算出:一美國加侖(U.S. Gallon)的石油,竟然需要高達90公噸的遠古植物爲材料,換句話說,一公升的汽油是來自於23.5公噸遠古植物的犧牲奉獻。而23.5公噸的植物有多少呢?計算發現,這相等於16,200平方公尺的小麥田作物的總和,包括小麥葉、稈及全部的根!

何以需要如此龐大數量的遠古生物才得以轉化爲石油?原因是石油必須在高溫高壓下才得以産生,而遠古生物死亡後,若掩埋速度不夠快,則將腐化分解。而問題是,遠古生物轉化爲化石能源的機率有多少?作者說:少於一萬分之一!因爲絕大多數的碳經由分解後回到大氣中,殘留的極少數才得以轉變爲化石燃料。

作者接著說:“依照1997年全球石油消耗量計算,當年全球消耗的化石能源相當於400倍當年地球上所有植物所能生産的總和”。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地質資料顯示,遠古的地球絕不可能比現在的地球大上多少,而且遠古的大氣含氧量 (約30 %) 及氣溫都比現在的地球更高,換言之,生物體腐敗速度比現在更快。若石油是由生物的屍體經碳迴圈轉換而來,即使遠古的生物體型較大,但要大規模而迅速掩埋的機率卻極低也極爲困難,這由我們現在僅能發掘出爲數不多且多不完整的恐龍化石即能得知,一個個體的恐龍化石都如此的不易保存,而大規模且必須迅速掩埋恐龍屍體的機率又有多少?

從現代實證科學的推論來看,若恐龍屍體轉化成石油的假設難以成立,神創論或智慧創造論似乎亦不失爲一個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1. 正見編輯小組,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您不知道的年代,第73-76頁,正見網出版(2003)。
2. J. S. Dukes, Climatic Change, 61: 31-44 (2003).
3. B. Mason, Nature Science Update, 29th. October 2003.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外交部非洲司長張北齊今天在外交部新聞說明會上表示,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赴非洲訪問,是訪問埃及、加彭和阿爾及利亞等三國,並分別與這三個國家的高層官員,商談開發石油相關事宜,對於中華民國和非洲各邦交國與非邦交國關係,並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 據福克斯(FOX)2月16日巴黎報導,伊拉克過渡政府的司法部最近發現一些記載薩達姆-侯塞因統治時期可疑石油交易的文件。從這些文件中總結出的受益者名單令輿論界譁然,法國是從中受益最多的國家之一。伊拉克政務理事會顧問汗可斯-諸斯瑪(Hankes-Drielsma) 希望聯合國能進一步調查此事。美國財政部亦表示很有興趣了解薩達姆統治時的石油交易。
  • 莫斯科-俄羅斯石油界誓言要在5年內使該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尤克斯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斯上周宣佈說,到2009年,俄羅斯每天的石油產量可能會高達一千一百萬桶,超過沙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從而使海灣產油國不得不改變“輕視”俄羅斯的態度。

    在2003年,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增長了11%,每天達到八百四十萬桶(每年4.214億噸),而原油出口與2002年相比約增長了10%,達到了13.8億桶(1.87億噸)。俄羅斯未來在原油產量方面不僅可能會超過沙特,而且還會通過以色列向亞洲出口石油,從而打破海灣國家在亞洲石油市場的獨大地位。

  • 繼〔石油輸出國組織〕上星期決定減產石油後,市場謠傳〔沙烏地阿拉伯〕提前減產,引發市場擔心石油供應短缺,導致國際油價大幅攀升。
  • 大紀元2月19日訊】(法新社華盛頓十八日電)美國今天對於日本計劃參與伊朗的一項大規模石油開發工程深表關切,伊朗目前仍遭到美國的經濟禁運。
  • 美國的盟國日本和伊朗達成重大協議,在伊朗南部地區開發新油田。雙方磋商了三年之久,美國總統布什把伊朗劃歸為“邪惡軸心”國家之後,有關協議的談判一度陷入停頓狀態。 日本和伊朗達成了一項二十億美元的協議,從據信是中東蘊藏量最大的油田之一開採石油。據估計,阿紮德甘油田蘊藏著多達二百六十億桶石油。這一交易為資源貧乏的日本帶來新的主要石油來源,這也是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最大的國際交易。 *美表示嚴重關注*
  • 日本和伊朗星期四簽訂了金額為20億美元的石油開發協定。美國對此表示“深切關注”。
  • 日本與伊朗星期三簽署了一份開發阿紮德幹油田的備忘錄,預計日本將從此開發中東最大油田的舉動獲得約一成的進口石油量,但同時也使日本面臨了國際政治問題。
  • 2月17日,加拿大皇家學會在溫哥華喜士定街1128號Marriott Vancouver Pinnacle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表卑詩省近海岸開採石油和天然氣調研報告。加拿大皇家學會由傑出的科學家和學者組成。
  • 伊朗東北部靠近內紗布爾 (Neyshabour)二月十八日發生鐵路火車爆炸事故,造成三百二十餘人死亡的慘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特別致電表達慰問與哀悼。伊朗東北部一列裝載著硫磺、石油和化學物品的火車出軌,引發一連串的爆炸,導致三百餘人死亡慘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聞訊後,透過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致電伊朗當局,表示深切哀悼。教宗祈求仁慈的天主接納這些亡魂,並祝望亡者的家屬能夠獲得伊朗政府和親友的安慰與關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