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臥底婚介所 揭黑心商人騙術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訊】在中國,婚姻介紹所欺騙那些想尋找美好姻緣人們錢財的事情時有發生。為此,成都市《天府早報》記者來到當地一個婚介所「臥底」,在當冒牌紅娘的這段日子裏,耳聞目睹了婚姻介紹所的騙術和黑暗。

先把人騙進來再說

記者以下崗女職工的身份應聘來到成都市某婚介所上班。入行的第一件事是學習接待。「能幹不能幹,最主要的就是看你能不能把打進電話的人叫來登記,讓走進婚介的人交錢成爲我們的會員。當然,你哄也好,騙也好,全靠嘴巴上的功夫。」這是婚介所老闆給記者上的第一課。

婚介行業還有一個「經典招數」:欲擒故縱。「你們那兒有個31歲的女實業家要征婚是嗎?」「對,你能不能談談自己的情況,我登個記。」「我今年34歲。」「這樣吧,我先幫你聯繫一下,過一會兒你再打電話來好嗎?」這「過一會兒」既是吊應徵者胃口,又能檢驗他會不會上當受騙,如果他鐵了心要來,就會耐心地等。這類人被列爲「一等客戶」,最容易「中套」。

「高幹」、「富孀」——全是假的

婚介所的主要客戶源都是閱讀媒體廣告的單身男女。因此,打廣告成了這一行業的主要客源吸引辦法。記者從負責廣告的員工口中明白了其中的玄妙:從應徵者中挑選一些人,「包裝」後再重點推出,男的爲富商、高幹之類的人物,女的則是富孀、實業家之類的。

很多時候沒有這些可包裝的人來征婚,這時的做法是發動業務員利用自己的關係,以少收甚至不收會員費的手段來拉這類人入會,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就雇請「婚托」。

聯手騙錢——辦「連鎖婚介所」

記者所在的婚介所在開辦不到半年時間裏,就在多個地方開了有6間打著同一旗號的辦公室,這些連鎖店是怎麼來的呢?這被老闆稱爲最理想的生財之道——雇請婚托。

「托兒」這個詞在中國內地的意思是:一起幫著騙人的幫手。最先成爲「托兒」的是一個常來應徵卻屢屢失敗的38歲中年男子,他是下崗職工,已花了近1000元中介費。有一天,婚介所老闆問他願不願意撈回所損失的錢,然後讓他在隔壁辦個「連鎖婚介所」,每張桌子每月交200元管理費,婚介名稱和執照均用老闆的。老闆說,這種做法是重慶學來的「最新操作模式」。

跨地區、跨國婚介廣告——違法但最賺錢

雖然國家明令禁止跨國婚介,但在記者離開婚介所的前一天,偶然聽到了老闆對其心腹說這是一個最賺錢的作法。據說,成都大約有二三十家婚介所秘密開辦這項業務。

他們主要針對40歲以上的女性,騙她們說「你這麽好的素質,爲啥不找個外地的好對象呢」之類的「迷魂湯」,然後慫恿她在外地,甚至國外媒體上打征婚廣告,每條廣告收費200元到1000元。婚介所與外地或國外媒體駐成都的廣告代辦商聯繫,以超低價格成交。以香港《東方日報》爲例,婚介所每條只給代辦商30元,應徵者則要繳80元,一些黑心的婚介所還要加收60元以上的代辦費。

改名搬家──生存之道

從2002年底起,民政部門不再進行前置審批,屬於民辦性的可以在民政部門登記,作爲經營性的則可以到工商部門登記),管理體制也是多頭管理(誰登記誰主管),這種寬鬆的婚介機構審批政策讓那些以騙錢為主業的小婚介所有了生存空間。

很多婚介所的發家秘史可以歸結爲:「租一間房子搞單幹,登一次廣告忙7天,騙一批人後躲幾月,捉一次迷藏再露臉。」

「喂,婚介所嗎?」
「對,你需要什麽服務?」
「我看上了那位36歲的富孀。」
「請等等——你千萬別來登記,那是騙人的……」
3月24日,記者接完最後一個電話,結束了長達5天的暗訪生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女性向婚姻介紹所徵婚者趨增
哈爾濱兩男女徵婚  相親時才發現是前夫與前妻
南京一對父子徵婚 希望對象是「母女倆」
北京市婚姻介紹所充斥溫柔陷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