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調養使人到中年人遠離衰退

標籤:

【大紀元4月15日訊】人到中年,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硬熬。須好好保養,每天堅持緩慢,柔和的健身運動,不要激烈。緩慢,柔和的健身運動幫助生理功能逐漸脫離衰退,走向健康。

  疲勞時 疲勞是身體需要恢復體力和精力的正常反應,同時也是人體所具有的一種自動控制信號和警告。如果不按警告立即采取措施,那麼人體就會積勞成疾,百病纏身。所以,人到中年後,自我感覺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頭昏眼花、思維遲鈍、精神不振、心悸胸悶等症狀時,就不要再硬熬下去。上述症狀的出現足以說明機體生理和心理上已發出了疲勞的信號,應立即注意勞逸結合,不再熬夜,不做突擊性工作,心情要舒暢,采取一定的保健措施來消除身心疲勞。靜坐也稱打坐是一種很好的心身調養,它能使人很快安靜,使血液循環調侄最佳狀態,從而達到人生理機體和心理的最佳恢復。

  患病時 人到中年後,大腦、心、肺、腎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都在不知不覺中減弱,細胞的免疫力、再生能力及機體的內分泌功能也在逐年下降,偶爾患病也屬正常現象。但有些中年人,工作學習廢寢忘食,對頭痛、失眠、便血等不適症狀聽之任之,不予重視,一直強忍下去,終將小病拖延耽誤,釀成重症,方後悔莫及。

  生活起居 大便硬憋,可造成習慣性便秘、痔瘡、脫肛,還可誘發直腸癌;長期憋尿,可引起尿路感染和腎髒疾患的發生,對健康十分有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有了便意就應立即排洩。晚上若感到頭昏思睡時,也不要硬撐,不可用濃茶、咖啡、香煙等去刺激神經,以免誘發神經衰弱、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患。

  飲食習慣 中年人必須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每天以飲水6~8杯為宜。口渴是身體缺水的信號,表示體內細胞已處於脫水狀態,如果置之不理,硬熬下去會影響身體健康。饑餓時應立即進食,不要隨便推遲進食時間,否則就會引起胃腸痙攣性收縮,出現腹痛、腹瀉, 還可出現低血糖症狀。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常是胃潰瘍、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發生的根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學者:多喝茶可抗癌清血脂 促進健康
喝綠茶 可降膽固醇 延緩糖尿病情惡化
你適合吃什麼顏色的食物
春季補水秘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