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與飲食的趣聞軼事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5月17日訊】古代君王和飲食之間有許多說不完、道不盡的趣聞軼事。不少我們今天熟悉的菜式都與古代君王有關。

涮羊肉
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征途中, 想吃草原美味「清燉羊肉」。隨軍廚師馬上宰羊剔肉。這時突然探馬來報,敵軍大隊人馬追趕而來距駐地僅十里。忽必烈一邊下令部隊開拔,一邊喊著「羊肉!羊肉!」,可燉羊肉已經來不及了,廚師急中生智,快速將羊肉切成片放在沸水鍋中攪拌,待肉色一變即撈在碗裡,撒上鹽面、蔥花、薑末,送給忽必烈食用。忽必烈吃完立即投入戰鬥,結果大獲全勝,生擒敵將。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回廚師精選了優質綿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腦」嫩肉,切成均勻的薄片,再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涮後鮮嫩可口,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顏開。廚師忙上前說道:「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一邊涮著羊肉片,一邊笑著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眾位將軍以為如何?」

愛窩窩
「愛窩窩」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新年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愛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可見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淨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但為甚麼後來又成為「愛窩窩」呢?「愛窩窩」在元代即已有之,名「不落夾」。因明代帝、后喜食,就成了明宮小吃,稱稱「御愛窩窩」。后來傳入民間,衍化為「愛窩窩」,亦作「艾窩窩」。

揚州炒飯
當時乾隆南巡,微服私訪行至揚州近郊,飢不擇食。因午時已過,隨從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戶清貧農家,卻只剩了一些前天的米飯。於是,農戶從雞窩裡取出兩隻剛下的雞蛋,草草地做了一碗蛋炒飯。也不知是乾隆爺平時山珍海味吃多了,還是由於飢渴難耐,這碗飯吃得有滋有味、稱心如意,便問侍從:這等人間美食叫甚麼?隨從隨口應道,這是「揚州炒飯」,並把飯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乾隆。乾隆讚美揚州百姓廚藝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嘆揚州人生活的節儉。從此,「揚州炒飯」名聲大振,一直沿襲至今。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時代週刊:心臟病成為亞洲地區致命殺手
防禿頭!  中醫師建議多食補血養髮的食物
飲食调理女人經前易怒憂慮
複合式瘦身 減重需兼顧美麗與健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