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來學「謙卑」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21日訊】(大紀元時報報導)已故的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海耶克(F.A.Hayek),在其受獎宴席上發表一篇簡短卻寓意深遠的講辭,其中片段是:「諾貝爾獎給某一個人的這種權威,就經濟學這門學科來講,誰也不應該享有。……在經濟學方面有了一點特殊貢獻的人,沒有理由就成為全能者而可以處理所有的社會問題。可是新聞界卻如此看待他,而他自己也終於自信如此。甚至於有人被捧昏了頭,居然對一些他素未專研的問題表示意見,而認為這是他的社會責任。……所以我想建議,凡是獲得諾貝爾獎這項榮譽的人,必得做一謙遜的宣誓,誓不在自己專精以外的公共事務表示意見。」

在最後,海耶克更期望授獎人在授獎時,至少要求受獎者謹記經濟學大師馬夏爾(A. Marshall)的一句嚴正忠告:「社會科學者必須戒懼赫赫之名:當眾人大捧之時,災禍亦將隨之。」

海耶克這席三十年前的話語,用於今日的台灣更為貼切。雖然海耶克是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發出的警語,但其實適用於任何一個人,只不過一般的凡夫俗子講的話別人不會在意,也毫無影響力,因而只適用於社會名人,特別是那些地位崇高、一言九鼎的各界名人。海耶克講辭裡對自然科學家表示放心,因為他們所發生的影響只限於同行專家們。

不過,在台灣社會,即使只被歸在「知識分子」行列,只被認為是「專家」,一般人,尤其新聞界都會特別重視,而自然科學界也往往被認為難度較高,因而權威性較高,自然科學家的發言也較被看重。所以,自然科學家對一些非其專業或公共事務的發言,對一般人也較具影響力,或許應比經濟學家更加謹慎。

因此,海耶克的警言雖對諾貝爾獎經濟學家發言,但放諸各界專家特別是影響力大的知名人物都是非常適用的。

一個人的智力、能力總是有限的,即便是天縱英明的聰明絕頂者,也不可能是全知者。所以,大家何不都謙卑些,更不要被捧得飄飄然而膨脹自己,忘了我是誰,否則災禍將隨之而來。──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唐山:爬玉山是當總統先決條件
歐議會選舉重挫多國執政黨 領導人低調以對
【專欄】余杰:那棟僕素的小房子
台灣陳水扁總統:檢討高市議員補選 作立委選戰參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