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養生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7月28日訊】推拿,又稱按摩,就是用手在人體皮膚、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種手法,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給自己按摩。

  應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受到中國醫學家及養生學家的高度重視。如《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及得復。”說明在秦漢時期推拿已成為醫療和養生的重要手段。晉代葛洪所著《抱樸子·內篇·遐覽》中曾提到有《按摩導引經十卷》,惜已佚。

但在《養性延命錄》中,曾轉引導引經部分內容曰:“……平旦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搔目四眥,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雷摩身體,從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導引經的上述內容曾為許多書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之未,都附有導引按摩之法。當時,自我按摩作為按摩的一個內容十分盛行,它的廣泛開展,說明按摩療法重視預防,注意發揮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主觀能動性。

隋唐時期,在人體體表施行按摩手法時,塗上中藥制成的膏,於是,一種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損、又可使藥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發展。膏的種類很多,有莽草膏、丹參膏、烏頭膏、野葛膏、陳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據不同病情選擇應用。而且膏摩還可用以防治小兒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風”。這個時期已有按摩專科,並有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務名稱,可見當時按摩已頗盛行。尤其是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導引,他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孫氏此論,既是對唐代以前養生學的繼承,又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到了宋金元時期,推拿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如宋代醫生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胃腸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運用了按摩法催產。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經常擦湧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輕便,精神飽滿。

  清代在保健推拿方面發展的特點,是對小兒推拿的著作較多,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手法簡便易行,在民間流傳甚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常吃 [八寶飯] 導致尿酸飆高  痛風發作
均衡一夏 涼補有方
常吃 [八寶飯] 導致尿酸飆高  痛風發作
按摩頭皮 消除疲勞 靜電敷臉 護眼顧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