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攻防 布什罩門落在經濟議題

標籤:

【大紀元9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紀錦玲華盛頓特稿)美國大選11月2日投票日,已經倒數計時了。總統大選辯論明天三10日開鑼,首場辯論內政議題,凱瑞如何陣前磨槍,扳回一城?前美國總統克林頓曾建議凱瑞,直攻經濟議題。政府預算巨額赤字、就業沒有起色、美中貿易逆差與油價飆漲,都可能是布什被攻擊的罩門。

凱瑞先前訴求的議題,「國家安全」討不了好;更別提攻擊布什從軍記錄,惹了滿身腥。新聞媒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已經為引用偽資料公開道歉,凱瑞陣營還被懷疑是脫不了關係的幕後操手。

克林頓心裡可能要偷偷罵凱瑞,「笨蛋,布什經濟搞不好,才是重點」。

儘管布什政府一直強調,失業率數字降低了;而且大部分的經濟學家也說,美國就業市場已有改善。但如果聽聽隔壁鄰居說法,他們還是叫苦連連,說找工作有多困難。

28日新公布的美國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跌破了華爾街專家眼鏡,專家原來預測9月指數將上升到99.5,比8月的98.7更好,但事實相反,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到96.8。

民間消費佔了美國國內經濟活動三分之二比重,消費者信心指數,向來是重要的經濟指標,它代表民眾花錢意願,若沒有消費,經濟如何動起來?

消費者信心指數,透露了美國老百姓心裡在想什麼。最近油價一直漲、工作機會卻沒有著落,花錢?免了,還是省一點「度小月」。

9月消費者信心大幅滑落,主要與勞動市場有關。根據調查,受訪者對未來工作機會持樂觀態度者,佔16.8%,比上月18.4%下降;認為工作機會悲觀者佔28.3%,較8月的26.0%上升。

沒有工作,賺錢難、收入少,但支出又節節高升,這兩天紐約交易市場,國際油價飆到五十美元一桶,油價高漲,意味工廠生產成本提高,民生用電、汽車用油、大眾公車、捷運車票都可能跟著漲;冬天馬上就到了,家家取暖燃料費也必漲無疑。

克林頓在一般美國民眾心目中,儘管私生活是「搞七捻三」的花心大蘿蔔,但他八年任期內,美國經濟長紅,工作機會多,上至大企業,下至普羅民眾,大家都有好日子過,因此,多數美國民眾對克林頓施政,還是持正面肯定態度。

反觀布什上台,任內四年,經濟走下坡,老百姓失業叫苦,企業也在度小月,布什下了四次減稅猛藥;前三次減稅方案,被民主黨批評是布什替有錢人減稅,只會拖垮政府財政,造成預算赤字。

第四次減稅方案向國會提出,9月23日參眾兩院壓倒性通過,這項1459億美元延長減稅案,嘉惠了多數中產階級,等於是送給選民的「大紅包」。減稅,固然可以收買人心,賺取選票,但解決得了美國經濟問題嗎?明天登場的總統大選辯論,也許就是焦點。

相關新聞
美國大選繽紛:萬聖節面具賣最好  穩當選
台灣投信:第四季全球股市漲勢可期可分批佈局
美國大選:準備首場辯論 雙方陣營摩拳擦掌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比政見也比風格 精彩可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