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作者:文思格

人氣 9569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解題:這是一首記夢的詩。以其雄偉闊大的意境,惝恍莫測的變化,繽紛多彩的形象,清新奇特的手法,而成千古傳誦的名篇,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天姥:山名,在天台山對面。
瀛洲:東海上三神山之一。
微茫:隱約、模糊。
信:確實。
拔:超越。
赤城:山名,有一峰有三百多丈高。
吳越:過去吳國和越國領地。
鏡湖:又叫鑒湖,在會稽縣西南。
剡(音扇)溪:在剡縣西南。
謝公:謝靈運,六朝時大詩人。
謝公屐:謝靈運遊山時足穿特製木屐,前後有齒,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後齒。
青雲梯:指高山石徑像入雲的梯子。
殷(音引):震動。
栗:恐懼,發抖。
澹澹:水波動的樣子。
列缺:閃電。
石扇:石頭門扇。
訇(音轟):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青藍色天空。
鸞:鳳凰一類的神鳥。
回車:掉轉車頭。
悸:心跳。

【全詩串講】

海上旅客談起仙山瀛洲,說在隱約的煙波浩渺中實難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名山天姥,它在雲霞時明時暗中也許可目睹。
天姥山橫臥在天邊上端直入霄漢,氣勢挺拔超過五嶽把赤城山遮掩。
天台山據說有四萬八千丈那樣高,面對天姥山它像在往東南方傾倒。
因為想天姥我在夢中遊了吳越,一夜間飛度鏡湖滿天是朗朗明月。
明月把我的身影投在湖裡,又一路把我直送到剡溪

謝靈運當時的住處至今還在那裡,綠水蕩漾著清波有猿猴聲聲哀啼。
腳穿當年謝靈運登山木屐,步步登上高入青雲的天梯。
雲間崖壁前看見東海日出,半天雲裡聽到啼鳴的天雞。
千萬山巖中道路左右不定的回轉,迷戀山花倚靠山石忽覺天色已晚。
熊的吼聲龍的長吟震撼岩石山泉,片片深林直發抖啊層層峰巒驚顫。
聚起沉沉烏雲的天空像要下雨,漾著淡淡水波的水面騰起雲煙。
閃電破空驚雷巨響,山丘峰巒崩裂毀壞。
神仙洞府大石門扇,在轟隆隆聲中打開。

廣闊浩大的藍色天空人眼看不透,日月交相輝映同時照耀著金銀台。
以彩虹雲霓作衣服啊以長風作馬,雲神們啊在祥雲簇擁中紛紛飄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啊鸞鳥駕著車,仙人們啊排著隊翩翩起舞多如麻。
忽然神魂驚動精魄震撼而心悸,恍恍惚惚中驚醒不免長歎惋惜。
身邊只看到醒來時的枕頭睡席,方才夢中的美麗煙霞無蹤無跡。
世間行樂之事也不過像這個夢幻而已,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去流水一般。
告別諸君而去啊不知何時再回返,暫且把那白鹿放養在綠山崖之間,
須要的時候就騎著走訪名山大川。
我怎能低眉彎腰地去事奉那些當權者,使得我心中不開朗臉上沒有笑顏!

【言外之意】

許多人把記夢的詩都歸入遊仙詩,使人產生一種錯誤印象,好像記夢的詩也是以一種假托的手法來表達作者不便直言的思想內涵。再說,許多人認為記夢的詩即使真的在記夢,那也同樣是虛妄不真的,和假托手法的遊仙詩沒有本質區別。產生這種想法的根本原因是這些人不承認夢和現實或未來事件之間有確定的聯繫。其實,古今中外都一直有人能夠根據夢來作出對未來事件的預測。精神分析的奠基人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對現代心理學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對夢的解釋的研究。

許多大詩人、大詞人都有過傑出的記夢詩,眾所周知的就有屈原、李白、蘇軾、李清照、黃庭堅等。而且記夢詩中的意象和境界往往超脫於常人的想像力和描述能力,使人對夢境的真實性有重新估價的傾向。特別是這首詩才橫溢的絕世名作,若非記夢,李白也怕寫不出來。細細分析,還可發現記夢詩中往往有對作者的點悟或啟發的要點,比如此詩對李白的重要點悟,就是讓他意識到「世間行樂」如夢如幻,「古來萬事如流水」一去不返,使他毅然放下低眉彎腰去事奉權貴的常人心,走上後來遍歷名山大川、尋仙訪道的出塵之路。

李白寫這首詩是在天寶三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之後,其後他和杜甫、高適到處遊歷,這首詩就是途中告別朋友的詩。當一個人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轉折點時,就往往有啟悟人生真諦的啟示在等待著他,可惜大多數人都在不知不覺中失之交臂,但李白看來是沒有錯過這樣的機會。#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相關新聞
【宋詞欣賞】序言
【唐詩欣賞】春望
【唐詩欣賞】望夫山,望夫石
蘇軾相交一世的表親知己:墨竹畫家文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