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纵横谈之四

两宋时代是“说唱艺术”的繁盛期
汉霖说唱艺术 定芬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

宋代是“说唱艺术”的繁盛期,北宋的汴粱,南宋的临安,都是帝王都会,也是繁华热闹的销金窟,有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也有各种娱乐节目;〈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武林旧事〉、〈梦粱录〉等著作中,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

两宋时代,是“说唱艺术”的繁盛期,说唱的种类多,表演的地方多,宫廷、酒楼、茶肆、‘乡村集市,到处都有说唱表演的踪迹,还有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瓦社,是可以容纳数千人的综合娱乐场所。

根据记载,两宋时代的“说唱艺术”,说的部分有“小说”、“说经”、“讲文”、“说诨话”、“背商谜”、“学像生”、“学鄕谈”等;唱的部分有“唱赚”、“覆赚”、“诸宫调”、“合生”、“陶真”、“唱耍令”、“唱涯词”、“唱京词”、“唱道情”、“鼓子词”等……,这里只能举出几项当时比较盛行而且对后世具有影响力的予以介绍。

“说话”:这里所谓的“话”,就是“故事”,说话就是讲故事,唐代已经广为流行,到了宋代成为表演艺术的主流,而且人才辈出,小张四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宋代的“话本”,就是说话人的脚本,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据考证明代小说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就含有宋代话本的影子,关于唱的部分的所有的情况,大致也是相似的。

宋代的“说话”因为类别多,概括分为四家:
“小说”:又名银字儿,有说有唱,有银笛伴奏。
“说经”:唐代的俗讲演变而来,主要讲佛经故事。
“讲史”:只讲不唱,表演长篇历史故事。
“合生”:两人对话式的表演,可能类似对口相声。

唱的部分比说的部分更多、更复杂,但是流传下来的可靠资料,却是少之又少。例如,陆游的〈小舟游近村三首之三〉:“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记叙跟描述都很鲜活,可是那位负鼓盲翁表演的是何种说唱?是“覆赚”、“陶真”?“鼓子词”?真使后人颇费疑猜。

宋代的“覆赚”、“陶真”、“鼓子词”是什么样的表演艺术?分别介绍如下:

“覆赚”:是由“唱赚”演变而来的,“唱赚”是北宋坊间很流行的一种歌唱艺
术,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唱赚”的赚词,是用中吕宫一调的九个曲牌所组成,前人有诗说:“鼓似真珠缀玉盘,笛如鸾凤啸丹山,可怜一片云阳木,遏住行云不往还。”可知“唱赚”是用鼓、笛、板等各种吹打乐器伴奏演唱的。“覆赚”是南宋艺人张五牛吸取“唱赚”的优点加以改进,配以弦乐,由演唱者自己击鼓、拍板,跟现代唱大鼓的非常相似。

“陶真”:又名淘真,是宋代民间极为流行的说唱艺术,流传到元、明、清朝代,仍有演唱,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的记述:“杭州男女盲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清代李调元题为〈闻书调一名陶真〉的七言绝句诗:“曾向前塘听琵琶,陶真一曲日初斜,白头盲女临安住,犹解逢人说赵家。”都足以证明陶真是流行时间最长、最受欢迎的艺术。

“鼓子词”:是士大夫阶级作词,用鼓来伴奏的一种唱的艺术,它的特色是无论一曲词有多少段,都要用一个词调唱到底。它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只唱不说,一种是有说有唱。词的篇幅,有长有短,短的只有一首词,例如侯真的《金陵府会鼓子词》仅有〈新荷叶〉一首;长的例如欧阳修的〈十二月鼓子词〉,用〈渔家傲〉十二首,这些都是文人雅士宴会时表演的,至于是否市井间也有表演?无记述、无法查考,后来的鼓儿词可能从这个基础上演化而成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