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韻如梅蠟亦香

章華路 撰文、攝影

標籤:

那年,還在北大上學的時候,為了看一眼「真正」的,而不是室內盆栽的梅花,曾特意在黃曆過年前剛放寒假的一段時間,乘了廉價的硬座火車和夜船,到江南尋訪以梅聞天下的地方。沒想到梅花始終無緣得見,卻與嬌黃清香的蠟梅不期而遇。

聽說那是因為梅花的花期一般要晚至2至4月,而蠟梅的花期是頭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才知道,原來這寒山野水間,竟還有比梅花開得更早、更耐寒,且一樣疏影橫斜,淡秀閒雅的香花。蠟梅,真如古人所言,是百花裏的「寒中絕品」。

蠟梅的花相當別緻精巧,寒冬還常凝綴著半透明的凍雪。其中一種圓瓣的「磬口蠟梅」,從盛開至殘謝一直半含,像極了佛寺銅磬。雖說只有一種黃色,即使不同品種的顏色變化,也只在這黃裏再分深、淡、鮮、純等,但那卻並非一般的黃,而是確實黃亮宛若蜜蠟。欲透未透的,兼有冰的晶瑩與玉的和潤,很像那田黃石中珍貴的「凍」。

偏這蠟一樣的黃花,香又極清遠,有「一花香十里」之謂。若在室內,只在瓶中插上一枝,則香可盈室。以至那部世界最早的梅花專書——范成大《梅譜》中竟讚她「香怡過於梅」。並且那香味也十分似梅,仿佛天生即有同一種清韻。於是宋代又有詞人說她是「菊分顏色,梅分風韻」。

在植物學上,蠟梅其實與紅梅、白梅、綠萼梅……不同,並不是梅花的一種。她是蠟梅科蠟梅屬,而梅花為薔薇科李屬。從《梅譜》看,至少宋人已清楚蠟梅「本非梅類」。然而耐人尋味的是,直到今天,人們還是願意對她以「梅」相稱。

常常感到,蠟梅這兩個字,真是道盡了她所特有的香與美,可這並不是她的原名。明人《學圃餘疏》中說,「考蠟梅本名黃梅」,直到北宋中期,才由一代文豪蘇軾、黃庭堅二人「命為蠟梅」,由此盛於京師。但還是有人寧可「言臘時開,故名臘梅」。儘管其實「非也,為色正黃似蠟耳」。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蠟畢竟太淡而無味了,所以才有「味同嚼蠟」一句成語,而位居十大傳統名花之首的梅花卻那樣馨香,把這二者合在一起太無道理。但事實上在花那裏,二者的精華已經融合,成為一個新的美麗的生命。美往往就在這看似無理,而實為突破與超越中出現。

蠟梅原產於中國中部的秦嶺、大巴山、武當山一帶,現在湖北神農架的雲山深處還有大片野生的原始蠟梅林。可是蠟梅對於氣溫並不十分挑剔,在北平,只要稍加避風便能正常生長,只是花期略晚,一般就在這二三月份。城外西山臥佛寺那百年老蠟梅和許多新株,據說現在開得正好,其實又何止是在遠處的西郊。在市中心,和市民近在咫尺的地方,如景山正對公園南門的綺望樓東邊、中山公園社稷壇東北面的愉園一角,有心人都會發現小園裏或翠竹叢旁或太湖石前蠟梅的花與香。

真覺得好花和好友一樣可遇而不可求,相逢相知,似要有不少緣份在。而我們這些「北人」,還是與蠟梅的緣份大一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梅爾•吉勃遜新片確定 從耶穌受難到瑪雅血祭
成語故事:青梅竹馬
州長寶座 梅爾吉勃遜終結阿諾?
影星麥特戴蒙與女友完成終身大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