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國的教育產業化是否應該叫停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2月26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報導)教育產業化在中國引起爭議。很多人擔心產業化會導致中國高校教學質量下降。在中小學教育方面。產業化會導致基礎教育兩極分化,弱勢群體,特別是農民子弟的教育被忽視。中國的教育產業化是否應該叫停呢?請聽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邀請中國貴陽的時事分析人士曾寧和南京化工學院教授崔克清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記者:中國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今天表示,教育產業化將會毀掉中國的教育,崔克清教授,教育產業化在高校發展得比較普遍一些,您在高校教書,您覺得教育產業化對高等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崔克清:高等教育教育產業化的問題,實際上在全國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教育產業化最大的一個特徵是什麼呢?大家都追求效益,追求效益的結果呢?我們不說基礎教育,基礎教育這一塊產業化的現象還不是太明顯。因為在高校教育這一塊的產業化,近年來收費是越來越高。產業化的結果,大家都在增加自己的收益,增加自己的效益。而教學質量的下降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實際上在這樣一個口號、或者這樣一個原則的指導下,系統的、基礎的教育受到了破壞,確確實實在全國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後果。

記者:而曾寧您是怎麼看教育產業化這個問題呢?

曾寧:中國前一段時間把教育產業化作為教育領域改革的一個模式。這種產業化的結果它有兩個方面,有積極的方面,有消極的方面。積極的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高等學校的招收範圍,高等學校招收的人數是擴大了。因為教育產業化之後,高等學校增加了收費的渠道,拓寬了收費的來源,它可以擴大招生了。

但是消極的方面,就是使得相當一部分貧困、弱勢的群體,他們的子女在教育產業化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面前拿不出錢來培養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基本、最起碼的高等教育。

所以在目前中國社會貧富懸殊日益擴大的情況下,如果繼續走教育產業化的路子的話,我想可能會使得越來越多的貧困弱勢群體更加的雪上加霜。所以在這個時候,中國政府面對教育產業化產生的極其嚴重後果,已經出現了一種要求教育產業化叫停的這樣一種呼聲,那麼我想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教育產業化的應該冷靜的、理性對它進行分析、進行調整。

記者:那麼在基礎教育,在基礎教育方面,中國的特別是中小學義務教育方面,您覺得是不是不應該進行產業化?而且就是只能也許有一些部分的所謂的貴族學校很少的,那麼說搞一些產業化的富豪子弟,那麼說普通老百姓、普通子弟的義務教育、中小學教育絕對不能產業化?是不是?

崔克清:這個基礎教育我個人認為,基礎教育的這一塊應該是更加社會化。作為一種社會的,普遍的,大家都有共同的資格去受教育,往這個方向去發展。而不是讓基礎教育來自更加發展成極端化的情況,也就是往兩極發展。貴族的學校是有錢的人可以上貴族學校,沒有錢的人,就可以通過考試,可能上一些比較理想的學校。實際上基礎教育這一塊應當多元的,社會化的,變成一種全民性的,大家有共同的,也就是說大家有共同的權利來享受這樣一種教育,不應該是產業化的問題。

記者:剛才崔克清教授講到了,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不宜實行產業化,曾寧,教育產業化在中小學是不是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了呢?

曾寧:實際上中小學教育產業化的趨勢已經病入膏肓了。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說,中國的中小學的教育有一個基本的政策,就是中小學校的招生,是以中小學生的戶籍所在地按縣區來畫分,就是說中小學生的戶口在某一個學校的戶籍範圍內,你就應該就你戶籍最近的學校入學。

但是由於教育產業化它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就出現了一種情況,他把應該招收的戶籍範圍內的學生,他人為的縮小了編制,減少了招收,然後向一些非本戶籍所在地區的學生進行擴招。因為你招收非本轄區的學生的話,你可以收取「擇校費」,選擇學校的費用,這個擇校費是非常高昂的,往往就是成千上萬。

他收取來自其他地區的學生的擇校費的話,這個學校的收入就高了,收入高了他就主要是發給教師各種各樣的名目的獎金,而不是用在學校的基本的教育或是基礎教學設施的改善上。所以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不管是在城鎮或是在農村,這種現象是目前中國社會中小學校存在的教育產業化最嚴重的產生的後果。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教育亂收費 中國四百多高校斂財
重慶貧困生的日記「貧寒是人生財富」
中國採取措施嚴懲治理全國教育亂收費
「戈揚-司馬璐教育基金」正式成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