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拉大

標籤:

【大紀元12月3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聞劍採訪報導)雖然中國農民的收入增長今年創1997年以來最好水平,頭三個季度增長了11.5%;但農民人均現金收入與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卻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值:1比三點三。

中國農民收入在中國政府出台實施的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措施的激勵下有所增加,但農民人均現金收入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卻在不斷擴大。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鴻溝問題是中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近日在一次中國城鄉發展研討會上透露的。

對此,中國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中心顧問張厚安教授認為,這不難理解─

張厚安:「一方面是因為國家的農業稅逐步地取消,再加上農民外流打工,總的收入來說有所上升。但是另一方面,農民收入的增長和城市居民增長的幅度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從總的趨勢來看,不是在縮小,而是在上升。」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實認為,考慮到城鎮居民各種補貼的貨幣收入,非貨幣因素如實物等因素,實際城鄉收入差別比1比3.3的數據要高得多。

造成中國城鄉居民收入鴻溝不斷被拓寬的原因很多,但張教授表示中國工業化發展沒有惠顧農業是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張厚安:「發展工業不過是為了它的發展去武裝農業,去武裝交通運輸,去促進農業或交通運輸的發展。咱們工業的發展對農業的促進啊,相對來說不是很明顯。別的很多地方特別是中西部的農村,即使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農民還是肩挑背鋤,還是牛拉梨耕。」

針對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鄭新立提出不妨借鑒韓國新農村建設的做法。對此,清華大學教授,三農問題學者秦暉認為──

秦暉:「借鑒南韓的經驗當然就是要靠國家對公共物品的投入,使得這種情況下,果我們所謂的新農村計畫意味著國家要承擔轉移支付提供公共物品的責任的話,我們現在這種政府只能這種政府結構、這種政府體制,就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由於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表示,目前中國農村消費水準落後城鎮十年。針對如何縮小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這個問題,張厚安教授表示──

張厚安:「現在的根本問題啊,就是怎麼樣使農民願意務農,願意生活、居住、工作、勞動、生產在農村。現在的農村啊是中年、青年都跑啦,農村留下的都老人或孩子,就是中青外出去搞錢,老小在家種田。所以這麼一個狀況,農業怎麼發展?」

秦暉教授認為,在現行體制下解決問題還是要從中央制定的「多予、少取、放活」扶持三農方針上考慮──

秦暉:「實際上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放活,而這個放活實際上就是更多的保障農民的自由,或者說更多的保障農民的權力。」

今年初,中國社科院公佈的一份相關報告顯示,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被冠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曾說:「改革造成兩極分化,改革就失敗了。」這種兩極分化,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別上,鄭新立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2020年差距可能擴大到1比4。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城鄉差距爲全球之最
學者︰中國社會發展嚴重失衡
中國東西部人均GDP差10倍
討論:如何縮小中國城鄉差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