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調控 瞄準房產

標籤:

【大紀元5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今年第1季GDP成長率達9.5%,顯示宏觀調控並未達到抑制投資過熱的效果,外資機構─雷曼兄弟證券(Lehman Brothers )提醒,中國首季經濟成長仍過熱,為避免經濟泡沫化,官方可能再度發動大規模宏觀調控措施;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則表示,中國宏觀調控的重點將放在房地產降溫措施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指出,中國今年第1季國內生產總值(GDP )為人民幣3.13兆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5%,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為22.8%,但這與今年3月,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預計今年全年GDP成長率為8%,固定投資成長率不超過16%,已經出現一段差距。

而中國新的經濟數字出爐後,許多外資券商均研判,擴大宏觀調控措施顯然勢在必行,雷曼兄弟亞洲區資深經濟學家Rob Subbaraman指出,由於中國宏觀調控政策未獲得預期成效,中國將會更進一步地實行緊縮政策,如:更嚴格的房地產緊縮政策。

為何房地產被點名將成為宏觀調控主要目標?高盛證券(GS )指出,中國經濟過熱遲遲無法有效抑制,問題來自於固定投資過度成長,而這些盲目成長來自地方政府主導的基礎建設,各地開發的房地產更是首當其衝。

究竟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有多熱?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中國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上漲15.2%,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大漲幅,上海的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更自2003年的5118人民幣/㎡,上升至2004年的6385人民幣/㎡,漲幅達到24.7%,市中心熱門地段,已超過1萬人民幣/㎡。

溫家寶點名上海房市過熱

而知名的中國經濟問題學家、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ely )亞洲區董事總經理謝國忠更多次強調,上海房地產已經出現泡沫化危機。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指出,溫家寶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中表示,要「重點抑制生產要素價格和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更直接點名上海的房市過熱,多位人大代表也提出相同的憂慮,這都顯示中國的房地產已有泡沫化之虞。

寶華研究院資深顧問華而誠表示,中國房市投資熱潮已從一般的投資人擴大到國際投資機構,儘管目前中國仍不允許房地產基金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但外資仍然以各種形式突破官方築起的高牆,投資包括上海、北京等房地產。

華而誠指出,中國房價節節高漲,不但會因為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與房價的差距愈來愈大,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等社會問題。

另外,中國政府也擔心,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心理下,房地產市場會成為國際熱錢炒作、狙擊的目標,及時截斷國際熱錢投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管道就成了當務之急。

購屋頭期款成數升至3成

華而誠表示,中國目前已經陸續展開相關措施,例如針對房價上漲速度過快的地區,中國人民銀行也將購屋頭期款的成數,由現行房價的2成提高到3成。

人民銀行的新措施不只要抑制過多的投機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也希望能改善因過度提供房貸,而壞帳大增的銀行貸款結構。

令銀行加強房貸風險管理

除了全國性的政策外,包括上海有關單位也加強調控力度,例如:上海銀監局即下令,境內中資銀行開始執行「房貸自查」,加強房貸風險管理;上海市政府也要求開發商拆遷民房時,必須提供70%的「配套房」,提供主動配合搬遷的居民搬入。

自3月7日開始,在上海買房子不超過1年就脫手者,必須繳納5.55%的差價稅等。

從溫家寶在人大的報告中就可以看出,中國宏觀調控重心放在房地產的緊縮,他指出,中國未來堅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強城市規劃和土地管理,嚴控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合理控制城市建設規模,同時,要把關信貸投放的閘門,而這些政策,就是要讓包含房地產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降溫。

因此,華而誠強調,2005年中國宏觀調控的主軸,將繼續控制增速過快的固定資產投資,其中,房地產即是最主要調控項目。

相關新聞
貪婪和恐懼彌漫上海樓市
維省省長布萊克斯將降土地稅減少負擔
中國房市泡沫還能撐多久?
富邦投信:REITs基金只花1萬元即能投資房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