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封丘作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84
【字號】    
   標籤: tags: ,

封丘作

高適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日遲回。
乃知梅福徒為爾,轉憶陶潛歸去來。

【作者簡介】

高適(公元702?- 765) 字達夫,盛唐大詩人。其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

【字句淺釋】

題解:作者近五十歲才出任封丘縣尉這樣的小官,而官場現狀尤其令作者失望,因此強烈的感到不堪作吏,希望歸隱。此詩心胸坦蕩、肝膽照人,深具感人的力量。漁樵:捕魚和砍柴。孟諸:古代澤藪,這裡泛指梁宋一帶。乍可:寧可。草澤:荒野之地。寧堪:豈堪、哪堪。風塵:這裡指污濁、紛擾的仕宦生活。小邑:小縣。公門:指官署、衙門。期:期限。鞭撻:用鞭子抽打。黎庶:老百姓。生事:指生計。南畝:泛指農田。世情:指世態人情。銜:奉、接受。君命:指皇帝的任命。梅福:漢代的南昌尉,謁誠效忠,累次上書。陶潛:即陶淵明。歸去來:指陶淵明的名篇《歸去來兮辭》,是中國文學史上表現歸隱意識的創作高峰。

【全詩串講】

我本在湖畔山間捕魚砍柴過活,自己覺得一生中活得悠然灑脫。
我寧可在荒野水塘裡縱情放歌,也受不了污濁紛擾的仕宦生活。
原以為城小官閒沒什麼事好幹,哪知衙門裡百事紛煩還有期限。
讓人難受得心碎的是拜迎長官,用鞭子抽打百姓使人心中傷感。

心中傷感回家來向妻子兒女談,全家反笑我說這些事如今自然。
我應該另謀生計去當農民種田,把世態人情付諸流水慢慢看淡。
如今難見你啊夢魂縈繞的舊山,受了皇上任命能回去也得推延。
這才知道梅福效忠上書是徒然,轉念間想起吟唱歸去來的陶潛。

【言外之意】

此詩全篇分為四節、每節四句,根據內容而依次選用馬、支、紙、灰四韻(注意「者」「回」二字古代韻母分別為「阿」「哀」)。每一節中前兩句是散行句、後兩句是對偶句,形成散行、對偶互用的格局,從對比中顯出流動而不失凝重的感覺。全詩意氣連貫、生動自然,加之作者情真意切、氣勢充沛而造語挺拔,故頗具感人力量。

首節激越高昂,迸發出作者壓抑已久的感情:具有不凡抱負的隱者,屈志入仕、意在施展大才,卻得了個「縣尉」的芝麻官,怎不讓人追悔和憤激不平!次節具體描述作吏之難:除了煩瑣事多還有期限逼迫外,拜迎那些烏七八糟的「長官」和鞭打百姓是使作者難以忍受的事情。第三節是個轉折:一腔悲憤無人可訴,回家給妻子兒女說吧,哪知他們也笑自己,認為當今之世這些事都是正常的。可見人心下滑、世情日非,也反襯出作者真情不泯、正義在胸,難於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

如此看來,就只有辭官歸隱了。眼不見、心不煩,讓時間的流水把這些令人傷感的世態人情洗去吧。末節把作者兩難的處境和矛盾的心情表露無遺:心中想念的舊山不能得見,受了皇帝的任命不敢說走就走,就是皇帝准許辭官,也不知要捱到什麼時候。小小縣尉,就像當初梅福那樣盡忠上書吧,若非皇帝聖明,又有何用?左思右想,還是轉念回來想到高吟「歸去來兮」的陶淵明身上。他才真是說走就走,讓後人仰慕不已啊!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詩所說的事情,平淡無奇;此詩所用的詞語,簡單明易。按理人人都能作、都能寫,何以單單讓孟浩然成就了這首唐詩中的名篇?意其真正奧妙,無非一個「真」字。有了這個「真」的因素,就能生出靈氣、入人心扉、搖動性靈!陶淵明的詩能讓蘇東坡崇拜得五體投地,也無非至真而已。從這一點來看,也就明白為什麼這首詩越讀越像淵明的詩了。此理真平易,奈何人不知!
  • 人生如旅,人生苦短,老而不悔,死而不悟,不亦悲乎!
  • 師當時知道宣宗日後能成大業嗎?多半是知道的。凡是歷史上真正的高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宿命通,即預知功能。可以預知幾十年後未來事件的修行者是相當普遍的。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所謂的「不如意」才是關鍵。杜甫通過觀賞春天的美景,與春光做了個約定;「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如果到哪裡都有美麗的春光陪伴,那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 隱居獨修之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並去掉它,就無法隱居,也達不到修煉的效果。所以我們來看一看,王維是如何排遣這種「寂寞」之情。當「寂寞」難耐之時,就走出房間,「蒼茫對落暉」。雖然是「人訪蓽門稀」,但作者卻認為自己有松、鶴為鄰(鶴巢松樹遍)。
  •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其中的「(仙)鶴」借指賀知章。言外之意是說,您將來在仙界中自在逍遙,什麼時候能飛回來紅塵探望我們啊?因為宴會有皇帝在場,賀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輩,所以李白這首詩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