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保存搜尋紀錄 引發隱私權爭議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7月21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泓達╱特譯)每天全世界約有一千九百萬人利用知名搜尋引擎Google的各項服務,他們或是尋找失聯已久的老同學,或是收發電子郵件(Gmail ),或是利用新的Web Accelerator加速器提高連網效率,林林總總的活動都被鉅細靡遺記錄下來,而且不會馬上消失。

置身一個政府耳目無所不在的社會中,維護個人隱私的社運機構擔心,Google擁有的大量網路活動資料一旦落入有心人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和其他許多網路公司一樣,Google也追蹤使用者如何運用其搜索引擎和其他服務,也想瞭解到底是哪些人在使用這些服務。但與其他企業不同的是,Google會將蒐集到的資訊保留長達數年之久。

部份隱私權專家認為Google此舉不妥,他們擔心Google保留的大量網路活動紀錄可能成為情治人員的資料庫。為保護個人隱私,專家以圖書館借還書紀錄的處理模式為例,敦促Google應定期清除所蒐集的私人資訊。

網路論壇「網路責任」(People for Internet Responsibility )共同創辦人韋斯坦表示,如果有人找上Google,以查詢某些關鍵字何時出現為由,索取他人的查詢紀錄,Google就會變成一家商品齊全、可供客戶一次購足的「資料銀行」。

Google的說法是:這些紀錄主要是用來提升服務品質、打擊不法詐騙和開發新產品。而且Google似乎願意提供大量儲存空間保存這些資料,這顯然有別於其他許多網路公司。Google法律顧問妮可.王(譯音 )表示,若資料有用,他們便會保留。Google隨時接受執法機關的調查,Google自始便以「對使用者隱私權的影響降至最低」作為設計其服務的宗旨,Google不會和其他廠商分享用戶的活動資料。即使是該公司員工要求檢視相關資料,也必須先取得主管核准。

她表示,Google會將瀏覽其網頁的每台電腦IP位址記錄下來,然後在使用者的電腦上保留稱為「cookies」的一小部分資料,自動記憶語言等使用者的偏好。使用者可自行決定是否使用cookies。妮可.王表示,光憑cookies和IP位址很難查出某個特定使用者。

電腦的IP位址在每次上網時都不同,而且不同的服務使用不同的cookies,若以墮胎網站為例,Google不可能知道哪個Gmail使用者曾登入這類網站。

Google的競爭對手 – 雅虎和美國線上(AOL )等和其他網路服務供應商,也追蹤使用者的活動。不過,雅虎拒絕透露保存使用者紀錄檔的時間。Google的大容量免費電子郵件信箱Gmail也有類似風險。除非用戶特別指定,否則AOL通常只保留用戶郵件二十八天,Gmail卻鼓勵用戶無限期保存其郵件訊息。根據Gmail的隱私權政策,即使使用者刪除某一封郵件,該公司的伺服器上仍將保留該筆訊息。 (取材自路透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城市立體圖 今夏網路見
微軟雅虎和Google成中共網絡幫凶
Google擬推網上付費
衛報等國際媒體報導中國網特活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