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北路

Vicky

人氣 3
標籤:

我認識的他住在延平北路這條街裡 延平北路日治時期稱”太平通”~

延平北位於三重和臺北市的交接處 三重往經臺北橋下後第一個路口便是延平北路拉

他住在警局後方的巷子裡頭 這條街自從認識他後 我常去此處 因此有機會看見許多

形形色色的人,事,物~ 很多各式各樣的事物 可以映演腦裡,眼帘中.

相對於起其他的街道,這條街很特別有一種獨特難已形容的文化在此深深佇立著

這條街道有很容濃厚的特殊文化及小吃琳琅滿目的一條街 夜晚時更是燈火闌珊

街道內和迪化街緊鄰的巷子內 可以看見充斥著懷舊復古式的建筑物

和上方的現代化高架橋顯的格格不入 卻又有著強烈的對比 輝煌照耀著

臺灣過去歷史走過的足跡軌道 迪化街是屬於巴洛克的建筑風格

而延平北路的街店以”昭和期”建筑為多,顯得樸實無華.

眼睛入帘的是拱行建筑物裡面雖早已空無一物,有著古跡巴洛克風的建筑

和附近的現代式建筑 亦有著另一番濃厚的神秘色彩~ 他住的巷子裡

有著茶室,賭室,有廟宇,有廊 有各式各樣多種類別的小吃攤位 從巷頭走至巷尾

仿似把看完臺灣歷史時期的興起及衰退 街道裡的人們 經歷過這一切

茶室裡的特殊文化 年過半百的年老珠黃的女人 依舊打扮的搔首弄姿,風韻猶存~

依畏在門檻邊等待著客人的來臨 手上抽了一半的煙及停留一半的煙灰

道盡了所有的辛酸史~ 正在燃燒的 已被燒盡的 未燒完的..都是一個人生.

有一次 路經過那間茶室 一個女人用著低嗓 哀怨的唱著 臺灣 民謠”思想起”

那一刻 你可以由心感到震撼的感覺 一切隨著她的歌聲 時空彷似進入4,50年代

的時空中 那是屬於這條街及她們的輝煌時期 如今樓房依舊在 但是 所有的一切

早已改變 她淒怨的歌喉裡 道盡滄桑,潦倒,落寞的人生 好像青春年華的消逝

早已不再復返 整個人的生命及一生 都和這條街共同進退,生存著.

夜半三更時 還會可以聽見沿路叫賣 肉圓的攤販 又出來做生意了 一個年長的阿伯

聲音非常的宏亮 沿路叫賣著”肉圓”~ 肉圓~ 然後大家出去買,給錢,端著肉圓 一切

的情景 彷佛時光回逝到兒時紀憶~這條街 住著形形色色的人們 酒鬼,賭徒,茶室,

黑道…很多形形色色的人 每天在這裡穿梭 交錯著生活~ 這一條街像是被遺棄的

小角落般卻又叫人感觸良多 如果拍電影 回憶臺灣古老史 這條街是必選!

這條街裡的每一個人,每戶人家 都有一段辛酸史及屬於自己的悲情故事

很難想像在繁華的臺北都市裡會有這樣一條神秘彩濃郁的街道 像臺灣的復古懷舊

年代~ 不過延平北路上的小吃店家 都很正點 都上過報章,雜的報導 介紹

我最記得是 鮮肉湯圓 正到不行 皮薄料多 很實在 口感很好 極佳~

好像入口即化般 汁多味美 推推推~有控去捧場喔 真羨慕在臺灣的朋友們

美食多多~ 哪像外國 來來去去都那幾樣而已 還有那邊的肉粽很美味~

水煎包也超正點的 刀削面也很好吃 超有嚼勁的~ 反正白天和晚上的攤販都不同

每家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及風味 很正點~ 其實這一帶 進臺北市的鬧區裡

都很多各式建筑及風情 像西門町 是臺北市第一興起 繁華的地方 由日治時代

所命名為西門町 只是 由於繁華 因此各式各樣的商機 店面進駐於西門町裡頭

一次次的翻修及改建 為迎合潮流趨勢所趨 所以已被改造的面目全非

原先所有的早已不在 片尋不著 取而代之的是日式原宿,美式風味的店家

沒錯~不能不跟著時代走 而去做變化 只是 變到最後 原應該有的都不見蹤跡了

誰又會記得臺灣原先 應該有的面貌呢? 那個只屬於臺灣自己的一個風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桃水才來 颱風又報到
劍二飛彈 明年裝上悍馬車
張帝9.12個人演唱會 結拜兄弟淩峰到場獻唱
王丹周六聖市演講:中國的未來與兩岸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